客觀日本

如何實現光明富足的零排放社會?(最終回)利用擴展型投入產出表探索未來

2023年04月07日 能源環境

上接 如何實現光明富足的零排放社會?(一)從去碳開始的日本活性化
    如何實現光明富足的零排放社會?(二)個人能為去碳做的貢獻
    如何實現光明富足的零排放社會?(三)利用生物質挑戰去碳化
    如何實現光明富足的零排放社會?(四)2050年的電源構成方案
    如何實現光明富足的零排放社會?(五)作為電力貯藏系統的「新型縮水蓄能發電」
    如何實現光明富足的零排放社會?(六)開發取得進展的各種蓄電技術
    如何實現光明富足的零排放社會?(七)資訊社會的發展與能源消耗
    如何實現光明富足的零排放社會?(八)從大氣中直接回收CO2對2050年實現去碳至關重要

title

石川環(左)         山田興一(中)        川浩(右)
低碳社會戰略中心主任研究員  低碳社會戰略中心研究顧問   低碳社會戰略中心特任研究員

【導讀】本文為《如何實現光明富足的零排放社會?》的最終回,以虛構的商社青年員工皆川豐為主人公解讀低碳社會戰略中心(LCS)公佈的提案。最終回採訪了山田興一研究顧問、石川環主任研究員和西川浩特任研究員,請他們在解讀LCS獨自製作的擴展型投入產出表的同時,介紹日本要實現光明富足的零排放社會都需要些什麼。

用價值量表示產業之間的關聯
使用獨自的系統便於理解

皆川:我的採訪也要到了最終回了。這次聽說低碳社會戰略中心有具體描述去碳未來的研究成果,所以特意來採訪各位。

山田:目前全世界都在研究2050年如何實現去碳,我們的研究從能否兼顧零碳(ZC)和發展經濟的角度,定量地描述了未來的產業結構變化。

皆川:保護環境和發展經濟容易被認為是矛盾關係,二者能同時實現嗎?

山田:隨著各產業的發展和國際競爭力的增強,人類迎來光明富足的零碳社會還是有充分可能的。

皆川:感覺希望就在眼前!首先,讓我請教一下各位,「定量地」指的是什麼?

山田:作為定量地描述零碳社會狀態的新方法,我們製作了「擴展型投入產出表」,用它計算了未來國內生產毛額(GDP)、電力需求、二氧化碳(CO2)排放量等數據。

皆川:這是一個什麼樣的表呢?

石川:日本總務省公佈的「投入產出表」(圖1),標示出了各個產業部門之間購買、生產和銷售的貨物及服務的關聯關係。例如,隨著電汽化的推進,家庭用電量會增加,電力公司需要增加發電量,為此就需要更多的燃料,由此也將影響到生產燃料的行業。如此這般,每個行業在經濟上的關聯關係都以價值量來表示。

title

圖1 投入產出表概念圖
(JST根據日本總務省《2015年投入產出表報告書-綜合解說篇》中的圖4-2加工製作)

皆川:也就是說,根據這張表就可以動態地掌握一個行業的變化會如何波及其他行業,以及如何導致經濟結構的變化吧。

石川:「投入產出表」每五年編製一次,彙總了509種產品銷售到391個部門的價值量。我們的研究以2015年編製的投入產出表為基礎,在其中新增加了此前沒有的可再生能源部門,從CO2排放量的角度出發選出了關注的產品部門,最終製作出了聚焦於173種產品173個部門的「擴展型投入產出表」。

西川:為了便於後續分析,「擴展投入產出表」為正方形矩陣的格式,製作起來真的很費時費事。我們在LCS(低碳社會戰略中心)開發了一個「投入產出表」與「擴展型投入產出表」的轉換系統,在考慮到部門間相關係數的同時,在509個部門中加入新產業,或者將應該關注的部門進一步細化等,最終整合成我們獨自設定的173個部門。現在,這個表變得很便於理解分析。

預測產業結構變化
還能計算CO2排放量

皆川:可以通過價值量計算出社會的變化這一點我明白了,CO2排放量又是如何從這個表中得到的呢?

西川:我們利用表示溫室氣體排放量和能源消耗量關係的「環境負荷強度數據手冊(3EID)」,將其與「擴展型投入產出表」相對應,製作了CO2排放係數表。在表中給出未來預計會發生的產業結構變化以及作為零碳對策所必須的變化,就能計算出CO2排放量和GDP等數值。

皆川:也就是說,根據想要實現的未來社會形態改變條件,計算出相應的結果。那麼,給出的條件就至關重要了。

山田:比如說,2015年的電力需求是1000太瓦時(TWh),但考慮到電汽化帶來的電力需求增加,我們估計2030年為1200 TWh,2050年為1800 TWh。為了在2050年實現100%的可再生能源電力供給,將有更多的風力發電,但主要還是要增加光伏發電。按照這個條件計算,2030年的CO2減排率將達到44%,能夠基本實現目前的國家目標。

但是,如果2050年可再生能源供給率只能達到80%,那麼就需要通過直接空氣捕集(DAC)實現100%減排。在這種情況下,GDP在2030年達到595萬億日元,2050年將超過700萬億日元。日本2015年的GDP為533萬億日元,這說明在實現GDP增長的同時,是可以實現零碳社會的。

石川:計算方法也有多種,例如根據過去的變化率來計算的方法,按照純電動車普及率達到100%等設定期望目標值的方法等等。我們的這個研究可以讓使用者根據評估的内容來改變實現方式,著眼於GDP和CO2排放量,按照想要實現的目標建立多種獨自的實現方式進行計算並得出結果。

期待觀光和資訊服務業的成長
教育領域也將擴大,實現GDP增長

西川:我們在這項研究中選擇了10個關注部門並給予其變化。其中包括排放大量CO2的發電行業、鋼鐵行業和汽車產業。另外,從GDP的角度出發,我們還選擇了未來有望增長的資訊服務業和觀光。

山田:考慮到電汽化的推進,天然氣和煤油的需求量將減少;對於電力需求量的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導入將增多;由於鋼鐵和化工產品的循環再利用取得進展,所以產量本身將減少。此外,由於日本具有高水平醫療的優勢,所以醫療旅行者將出現增加;在工業設備方面,日本在地熱發電渦輪機方面實力強大,因此其產量將擴大,出口也會增加(圖2)

title

圖2 面向2050年有可能發生行業變化的示例圖

皆川:未來變化最具特徵的是什麼部門?

石川:是資訊服務業。皆川先生你網購嗎?

皆川:我經常在網上買東西。

石川:我們認為將來網路交易將出現飛躍式發展,會比現在更加繁榮。所以我們按照資訊服務業的設備和軟體銷售將增加,家庭的教育支出也會增加等條件進行了計算。

山田:隨著資訊服務業的放大式增長,相應地對電力的需求也隨之增加。我們改變了若干係數進行計算後發現,到2050年提供相當於目前3倍的3000TWh電力是可能的,成本則不變還是25日元。在此條件下,GDP將達到1500萬億日元的規模,以每年3%的速度實現經濟增長。

皆川:也就是說,完全可以走出一條零碳和經濟增長兼顧的道路。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還有哪些是必須要做的?

山田:面向去碳有各項具體措施,但我們認為有必要共享想要實現的社會目標。為此,就要認真廣泛地宣傳LCS的研究成果。此外,讓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培養科學技術方面的人才也很重要。增加教育領域的家庭支出,以及相應的社會支出,也將促進GDP的增長。這從產業關聯的計算結果中可以明確看出這一點。

皆川:也就是說,培養支撐技術和產業的人才也很重要。

山田:教育對今後的日本而言是很重要的政策領域。為了給後代一個光明富足的未來,建立一個讓有能力的人發揮其力量的社會,將是非常重要的。

皆川:通過迄今為止對LCS的系列採訪讓我明白了,要實現去碳,不僅要發展技術,還要建立良好的社會體系。我也要考慮一下,如何讓我們公司的業務為此做出貢獻。

——以上對話根據採訪内容虛構而成。(TEXT:岩﨑茜、PHOTO:楠聖子、桐山淳子)

原文:JSTnews 2023年3月號
翻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

日語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