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型手機是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我們尋找資訊,與人交往,網購,消遣娛樂等等,都離不開一部智慧型手機。
然而,便捷的智慧型手機也產生了的一個龐大的族羣,即「低頭族」。在沉醉於智慧型手機的各種APP,長時間低頭玩手機,跟雲端那邊進行虛擬交流的同時,我們往往忽視身邊的家人,引起很多不利健康的問題。
日本電信營運商之一的KDDI早在2019年就對智慧型手機的使用情況做過問卷調查。回答問卷的智慧型手機客戶9萬餘人中,約74%的人回答是,玩智慧型手機對身體產生了某種負面的影響,譬如 「睡眠時間的減量」、「視力下降」、以及「生活習慣的混亂」等等。
成年人尚且很難抵禦智慧型手機的誘惑,做到有節制的使用手機。青少年則更容易陷入對智慧型手機的依賴。日本稱這一現象爲「手機依賴症」。日本内閣府進行的調查顯示,近年來青少年使用智慧型手機和網路的時間越來越長。因爲玩手機與遊戲上癮而 「晝夜顛倒、不去學校、學習成績下降,進而影響日常生活的孩子不在少數」。
網路上癮已經成爲青少年中存在的普遍問題。
可憐天下父母心。爲了防止孩子們對網路的依賴與上癮,許多家長採取了各種措施,譬如侷限或禁止使用智慧型手機。但是,這種單方面的措施不僅無效,甚至會產生相反的效果。即越禁止,則孩子對家長的抵抗越強烈,越依賴智慧型手機。
因玩遊戲上癮而影響日常生活的現象,已經在2019年5月正式被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定爲疾病。但是,對智慧型手機過度依賴的誘因,尚缺乏科學的解釋,還有很多未解之謎。KDDI從2020年7月開始,與日本的國際電信基礎技術研究所(ATR)共同開展了關於智慧型手機依賴的研究,除了對智慧型手機依賴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查之外,還將利用腦神經科學和人工智慧來解開人們對智慧型手機依賴的機制。
智慧型手機依賴症與大腦區域的關聯(圖片出自KDDI官網)
該研究對智慧型手機的使用特點和個人特徵進行了大規模的問卷調查,對安靜狀態的大腦進行觀察,並運用人工智慧分析。調查發現,智慧型手機的使用特點和個人特徵之間存在某種特定的關係。現在正進一步對相關強的觀察群體進行包括大腦特徵在内的更詳細的調查。
ATR還着手研究減輕對智慧型手機依賴的干預方法。即用MRI對智慧型手機使用時的大腦狀態進行記錄,並做AI分析。初步探明瞭與智慧型手機依賴相關的大腦區域以及關聯性。透過比較智慧型手機依賴傾向較高和較低的人羣的大腦反應的差異,發現智慧型手機依賴傾向高的人羣在想要接觸智慧型手機的慾望和抑制這種慾望的理性之間的平衡性較差。如果能在日常生活中監測到這些資訊,就能夠建立起改善大腦活動失衡的機制,減輕對智慧型手機的依賴。
俗話說,以毒攻毒。既然依賴智慧型手機,那麼在手機裏安裝一個監測使用者大腦活動資訊的APP的話,會不會對改善依賴智慧型手機有效呢?
現在日本已經有禁煙霧冶癒的APP作爲數位藥得到厚生勞動省的身份鑑定。KDDI的嘗試正是開發防治智慧型手機依賴的數位藥。
基於這樣的思路,KDDI和KDDI綜合研究所、東京醫科齒科大學於今年10月12日宣佈,將發佈一款改善智慧型手機依賴的應用程式APP「守護ZO」。該APP以網路依賴門診的初高中生患者及其家屬爲物件,進行特定的臨牀研究,並向父母提出與孩子溝通時機等建議,旨在讓孩子合理使用智慧型手機。
對於網路上癮與智慧型手機依賴的改善,很難指望患者本人的自覺。一天摸幾次手機,玩多長時間的遊戲合適,青少年和其家長之間也有很大的分歧。透過「守護ZO」APP記錄患者一天的活動,這樣的資料就是客觀的,有說服力。對這些資料的進一步分析,就可掌握對智慧型手機依賴的實際情況,改善家人之間的溝通,得到適當的診斷與冶癒。
供稿 / 戴維
編輯修改 / 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