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網路依賴症的低齡化現象嚴重,KDDI等提出解決方案

2022年11月16日 資訊通信

對手機和網路遊戲產生依賴症的客戶正日趨低齡化。由於自製力弱,這種依賴容易給他們的生活帶來阻礙或導致出現身體和精神上的症狀,治療困難和專業醫療機構的不足也是丞需解決的問題。目前已有以技術預防和改善為目標的舉措,制定包括地方政府等在内的社會層面的對策成為當務之急。

title

以檢查和改善手機依賴症為目標的舉措

一名在東京的私立中學上學的13歲男孩,因在學校與朋友關係不和而沉迷於遊戲和網路,並不去上學。他甚至有過一天15個小時手機和平板電腦不離手的經歷。他在醫療機構接受治療的同時,每天努力逐步增加離開網路的時間。儘管如此,男孩的母親卻透露:「要求年幼的孩子自製是有限度的。」

2011年,久裏濱醫療中心(位於神奈川縣橫須賀市)在日本率先設立了「網路依賴症門診」,其患者日趨低齡化。受診者中七成是未成年人,小學生受診的現象最近尤為突出。

近年來,開始玩遊戲的年齡越小越容易對其產生依賴,其風險因素日益顯著,並且症狀也有快速加重的傾向。該中心的名譽院長樋口進指出:「年齡較小的孩子很難意識到自身發生的問題,因而治療也變得更加困難。」

首先,手機和遊戲的設計本身就對大腦很有吸引力,會刺激大腦的「獎勵系統」 ——神經廻路,讓人無法輕易停止。對網路和遊戲依賴與對酒精和藥物依賴是相同的生理現象,但前者的治療難度更大。

治療基本上不以完全戒斷為目的,更多地是讓患者在住院期間内與手機保持距離,儘量增加不使用手機的時間。由於要求的是與手機正常相處,自製力弱的孩子的治療就比較困難。

缺乏可提供專業治療的醫療機構也是面臨的一大問題。根據久裏濱醫療中心在2020年至2021年間開展的調查顯示,全日本共有89家提供網路依賴和遊戲障礙治療的醫療機構,其中九成以上是精神科醫院。

相關醫療機構的數量較之2016年的調查結果增加了3倍,而實際提供治療的醫療機構可能更多。患者數和治療的真實情況不得而知。

title

由於治療困難,早期的發現和預防變得尤為重要。目前已經出現了一些運營商自行採取措施的情況。

為了掌握手機依賴症的實情,KDDI正在推進將腦神經科學和人工智慧(AI)相結合的研究。其旗下的KDDI綜合研究所(位於埼玉縣藤見野市)科研組長本莊勝表示:「什麼樣的情況才能被稱為手機依賴症,這個問題在有識之士間也存在意見分歧。因此我們想先從瞭解機制入手,以便制定對策。」

研究人員從研究合作者的手機中收集屬性、位置資訊和操作記錄等,結合大腦的計算機斷層掃描(CT)圖像,用AI進行解析。除手機的使用記錄外,還分析當時的行動和大腦的狀態。

例如,可以分析出在移動過程中使用手機會對大腦產生什麼影響。目標是在2024年開發出檢查和改善手機依賴的應用程序。

矽谷不斷有從事手機和應用程序開發的技術人員,因消費者對其開發的應用產生了高度的依賴性而表示後悔。隨著依賴症的低齡化,社會要求重新審視「令人沉迷的設計」的聲音也越來越大。

樋口醫師表示:「僅僅要求個人自律的效果有限。既然社會的數字化不可避免,那麼除了學校教育和行政指導外,就有必要根據年齡考慮設置不同的限制。」

日文:水口二季、《日經產業新聞》、2022/10/19
中文: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