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富士通等驗證「電子公章」,建議政府出臺相關法規

2023年01月05日 資訊通信

富士通和帝國徵信公司日前公佈了可以讓企業等法人在網上安全地交換電子文件的「日本版電子公章」服務的實證項目中間報告。並建議日本政府盡快完善相關法律,建立可以在國内外相互交換電子公章的統一標準。

title

富士通與帝國徵信開展的實證項目的構想

電子公章就是公司或組織的公章的電子版本。使用數字技術來證明企業對外提供的電子文件的發行方的真實性,並確認内容未被篡改,從而防止欺詐。 這是一個將企業開具的發票、收據、證明、保憑證等數字化,無需人工操作便可自動附加電子公章,安全收發資訊的系統。

在實證實驗中,富士通以帝國徵信擁有的企業數據為基礎,提供了可防止篡改電子文件及冒充發送方的「信用服務」功能。與提供雲文件管理服務的美國Box公司的日本子公司合作,構築了為企業間傳遞的文件附加電子公章的系統。實證試驗已證實該系統對電子文件的交換是有用的。

今後將增加使用者不開啟電子文件就能確認電子公章的功能,以提高業務效率。帝國數據庫公司產品設計部網路解決方案科副科長小田島昭浩介紹說:「基本上現不用人肉眼查看的自動處理。」

兩公司的目標是與包括其他電子公章服務提供商在内的眾多企業合作,普及「日文版電子公章」。為了構建一個能讓多個電子公章服務提供商相互合作的機制,將與SECOM Trust Systems等公司一同開展實證項目。

日本在電子公章方面的行動一直緩慢。2016年7月,歐盟 (EU) 實施了適用於該地區各個國家的電子公章的相關法律。法律規定了一定的技術標準和有效性,應用範圍也在不斷擴大。

2022年3月,作為歐盟行政機構的歐盟委員會規定,對所有進口到歐盟的食品類的檢疫證明中,必須附上符合法律制度規定的電子公章。向歐盟出口食品的公司必須與發行歐盟電子公章的服務商簽訂合同。

title

在此背景下,富士通和帝國徵信在此次的報告書中建議政府盡快完善日本電子公章的發行和發行企業認證的統一標準。「希望各種電子公章服務商能夠相互合作」(小田島)。

當前的電子合同服務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多個企業分別利用不同的服務時不能相互簽訂電子合同。要讓電子公章避免產生相互協作的問題,必須建立起在不同的服務之間也能安全交換電子文件的標準。

日本總務省於2021年4月為被稱為「時間戳」的服務設立了對技術和設備進行認定的制度。時間戳以數字技術證明電子數據在某一時間點存在,並且此後未被篡改。另一方面,日本並無與電子公章相關的制度。

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的話,日本將出現多種技術標準的多個電子公章服務,並存在無法與歐盟等相互合作的風險。熟悉信用服務的慶應義塾大學環境情報學部的手冢悟教授為政府敲警鐘說道:「國家制度的完善是刻不容緩的。如果不盡快實現,日本就會成為‘孤島’。」如果政府放任不管的話,日本企業為了與歐盟的貿易,很有可能不得不使用歐盟的電子公章。

如果能建立起電子公章的法律體系,實現國際間的相互合作,日本企業就能與日本國内的電子公章服務商簽訂合同,確保國際貿易中使用的電子文件的安全。這可能也有助於守住日本在數字空間的主權。

原文:大豆生田崇志、《日經產業新聞》、2022/12/7
翻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