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的人工智慧會話軟體ChatGPT出臺以後,引起了又一波人工智慧(AI)熱,社會上對人工智慧的關注空前高漲。尤其是對以ChatGPT所代表的對話型「生成AI」的熱議,已經走出AI業界,成爲電視、報紙、社交軟體等福斯媒體的話題。
對ChatGPT的潛力歡呼的聲音認爲這是一場「嶄新的產業革命」;對ChatGPT恐懼的聲音則又一次喚起了「AI威脅論」,即AI會搶走本來屬於人的工作等等。而對ChatGPT現有功能不以爲然的聲音,則認爲ChatGPT充其量不過是「輔助專家的一種工具」,尚未能在現實生活中派上用場。
跟社會上的熱議相比,日本AI業界反而是很平靜的。這裏看不到在別的國家(地區)出現的「類ChatGPT」產品,個人能夠試用的ChatGPT服務,只有OpenAI官方提供的網站或APP。日本的各大AI廠商,基本都處於靜觀的狀態。一家叫做Business Insider的媒體,針對日本企業對ChatGPT的態度做了一份問卷調查,反映了當前ChatGPT對日本企業的影響。
該問卷調查的物件爲14家IT與數位公司,其中,有9家網際網路服務公司(包括著名的樂天、雅虎日本、LINE等);有日本最大的3家通訊服務公司(NTTDocomo、KDDI、Softbank); 兩家製造業公司(Panasonic、日立製作所)。
對於是否在業務裏應用了Chat GPT的設問,14家企業裏只有數位内容製作公司note回答「是」,而note公司應用Chat GPT的場景,也僅僅侷限在其舉辦營銷活動以及發送電郵,或者構思新聞稿時,對該用什麼標題,採用什麼結構等内容。其它受訪的13家企業,要麼尚未應用,要麼還在討論。
日本大企業對應用ChatGPT躊躇的終極因數,不止侷限於ChatGPT,而是對所謂「生成AI」的警惕,這可以歸納爲以下幾個因素。
1. 著作權問題:「生成AI」生成的輸出有時會與他人的作品類似。生成文章的AI有時會克隆已有文章,生成影像的AI有時也會克隆已有作品、已有人物、角色的影像。如果輕易將這樣的輸出挪用到本公司的產品或服務上,不僅是「生成AI」提供方的問題,還可能被讓本公司或客戶以相害作用第三方著作權等權利爲由要求賠償有效能損失。
2. 資訊外泄問題:「生成AI」的提供者(OpenAI等)將客戶輸入的資訊用於人工智慧的學習和強化,或者將一部分資訊用於輸出。如果將本公司和客戶的祕密資訊、個人資訊輸入到「生成AI」中,就會造成資訊泄露給「生成AI」提供者和其他使用者的事故(AI翻譯網站等也出現了同樣的問題)。
3. 輸出誤差與偏頗問題:如果生成AI的學習資料中含有偏差或錯誤的資訊,生成的内容也有可能會反映這些資訊(譬如,生成的影像中只有特定的人種和性別等,會產生歧視性偏差)。另外,「ChatGPT」等對話型人工智慧是透過統計處理來導出答案的,因此,不一定總是能導出正確的資訊。也有「聽起來很有道理,其實完全是胡說八道」的情況。因此,對於「生成人工智慧」的生成結果(輸出),如果不進行應答和討論就直接使用的話是非常危險的。在使用「生成AI」的輸出時,需要使用者重新應答其内容是否正確,是否會引起歧視等。
透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日本企業對應用ChatGPT等「生成AI」持審慎的態度,主要是基於安全、守法的原則,而不是注重創新。
AI是工具,使用工具是人類的特徵,文明是透過使用新的強有力的工具而進步的。能否正確使用這些工具,就會產生差異。重要的是成爲使用者或創造者。OpenAI創立成員之一的索尼(SONY)公司宣稱,遲早會將「生成AI」應用到其業務中,也會開發用於生成AI的AI「基礎模式」。同時,索尼也強調,在應用「生成AI」技術時,絕不能製造出踐踏創作者權利的人工智慧。建立公正、透明、負責任的人工智慧非常重要。關鍵在於如何改良演算法(計算方法)和學習方法,使其發揮出更高的性能。
與大公司的審慎相比,一些中小規模的初創公司對應用「生成AI」相對積極。
前述的note公司爲創作者打造人氣平台,日前發佈了基於人工智慧網路聊天系統的創作輔助工具「note人工智慧助手」的第一款功能。在該功能中,AI會提出文章的切入點和標題,製作目錄和新聞稿的結構。輸入大致的故事,就會生成童話的雛文。這樣就可以爲自己的孩子創作原創童話。該功能不是採用了ChatGPT,而是採用了其基礎模式GPT - 3。之所以能夠提供比單純的網路聊天系統人工智慧更強大的功能,終極因數就在於此。
總部位於東京的「里昂戰略株式會社」宣佈,計劃將ChatGPT應用於面向中小企業的補助金線上諮詢視窗。輸入過去數十萬件的採納事例,正在討論能提供最適合申請公司情況的補助金應用服務。
Ketchup聯合公司宣佈推出了新聞應用程式「AI News」,可以將人工智慧收集、歸納的最新新聞以類似TikTok(抖音國際版)的縱向滾動UI顯示,並向人工智慧提問。據說,「AI News」使用的不是ChatGPT,而是GPT-3.5。
爲了在法律諮詢網路聊天系統、法律相關的調查工具、合同諮詢網路聊天系統等領域導入GPT-3等語言模式,「辯護士.com」株式會社宣佈創設了研究部門和投資部門。不僅研究語言AI,還將繼續操作研究智慧合約等Web3相關技術。
Speakeasy Labs公司(美國舊金山)日前宣佈,推出了日語版英語口語學習應用程式「speak」。該公司與ChatGPT的開發商Open AI公司建立了合作夥伴關係,能夠與人工智慧進行與人類英語對話一樣的口語學習。
此外,以下幾家日本初創企業也在積極應用Chat GPT。
株式會社chipper宣佈,將提供利用ChatGPT技術的Web媒體報導自動製作工具β版;株式會社imachika宣佈,作爲店鋪自動攬客工具的可選功能,推出了利用ChatGPT的口碑自動回復服務;orion star機器人株式會社宣佈,受理機器人mini可與ChatGPT聯動。
OpenAI的ChatGPT引發的這一波「生成AI」熱潮,令人想起網際網路剛剛興起之時的「.com熱」。熱潮過後真正能存活下來的企業是能夠提供別的企業無法提供的價值。不管是對這波熱潮持審慎態度的大企業,還是趨之若鶩的弄潮兒,重要的不僅僅是利用「生成AI」提供的界面(API),而是如何制定長遠策略,針對增加本公司服務的價值進行定製化開發。
供稿 / 戴維
編輯修改 / 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