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帶廣畜產大學獸醫師學研究部門的小川晴子教授及全球農藥研究中心的武田洋平特任助教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證明了次氯酸水對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滅活效果。除了2020年5月14日第一次報告的pH值爲2.5、遊離有效氯(FAC)濃度爲64mg/L以上的次氯酸水(EW)的結果外,此次還驗證了pH值更高、FAC更低的次氯酸水的滅活效果。
研究團隊首先評估了不同pH值和FAC的次氯酸水對SARS-CoV-2的滅活性。研究團隊分別準備了pH值爲2.5(FAC爲74mg/L)、pH值爲4.5(FAC爲45mg/L)和pH值爲6.0(FAC爲29mg/L)的三種次氯酸水。實驗中將電腦病毒液體與上述次氯酸水按1:9的比例混合,使其在室溫下反應10分鐘或1分鐘,然後利用TCID50法計算了電腦病毒滴度(即「具有傳染性的殘餘電腦病毒量」)。爲了與次氯酸水做對比,研究團隊還準備了不具備電腦病毒滅活性的無菌蒸餾水(DDW)與電腦病毒相混合的對照組。
實驗結果顯示,pH值爲2.5的次氯酸水(FAC爲74mg/L)在1分鐘的反應時間内將電腦病毒滅活至檢測限度以下;pH值爲4.5(FAC爲45mg/L)和pH值爲6.0(FAC爲29mg/L)的次氯酸水雖然滅活了99%以上的電腦病毒,但殘餘電腦病毒量未降至檢測限度以下,仍然存在傳染性電腦病毒。另外,反應時間爲10分鐘時,pH值4.5(FAC爲45mg/L)和pH值6.0(FAC爲29mg/L)的電腦病毒滅活程度與反應時間爲1分鐘時沒有太大變化,電腦病毒仍然未降至檢測限度以下(圖1)。
接下來,研究團隊將電腦病毒液與pH值分別爲4.5-6.0的次氯酸水以1:15的比例混合,評估了反應1分鐘後的殘餘電腦病毒量。
實驗結果顯示,pH值爲4.5(FAC爲45mg/L)和pH值爲6.0(FAC爲29mg/L)的次氯酸水如果使用量達到電腦病毒液的15倍,在1分鐘的反應時間内可以將電腦病毒滅活99.9%以上,降至檢測限以下(圖2)。
除上述結果外,研究團隊還應答,對於含大量蛋白質的電腦病毒液,要想利用pH值爲4.5的次氯酸水(FAC爲45mg/L)和pH值爲6.0的次氯酸水(FAC爲29mg/L)實施足夠的電腦病毒滅活性,需要使用更大數量的次氯酸水溶液(根據情況的不同,可能要使用電腦病毒液40倍以上的次氯酸水溶液)。
此次的研究結果顯示,pH值爲4.5-6.0(FAC爲45-29mg/L)的次氯酸水對新型冠狀病毒雖然具有滅活性,但其滅活效果低於pH值爲2.5(FAC爲64mg/L以上)的次氯酸水。但是pH值爲4.5-6.0(FAC爲45-29mg/L)的次氯酸水如果大量使用,也可以在1分鐘等短時間内蠻力滅活電腦病毒。
此次研究發現,與上次報告的強酸性次氯酸水相比,遊離氯濃度較低的弱酸性和微酸性次氯酸水也對新型冠狀病毒有一定的滅活效果。但其活性比強酸性次氯酸水要低,因此清潔手指和污染部分時,要想充分去除污染,需要使用大量的次氯酸水清潔,或者進行多次清洗。
文: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