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九州大學開發出預測癌症免疫療法副作用的技術,有助於精準治療

2025年04月16日 生物醫藥

九州大學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了一種能夠預測在使用導入基因免疫細胞進行癌症治療時是否會產生嚴重副作用的技術。通過檢測患者腦脊髓液中的2~3種蛋白質,就能夠準確地預測出大腦神經出現副作用的情況。今後,研究團隊將致力於開發血液檢測技術,以實現臨床檢查的實用化。

title

圖1:使用CAR-T細胞治療前採集的腦脊髓液樣本,預測CAR-T注射後的神經毒性副作用(ICANS)風險(供圖:九州大學)

CAR-T細胞療法是一種使用免疫細胞治療癌症的方法,通過提取患者的免疫細胞進行體外基因改造後再返回到患者體內。這種療法被批准用於治療血液細胞癌變的疾病等,有數據顯示,該療法可挽救約40%其他治療方法無效的患者。

雖然這種療法有望帶來顯著療效,但另一方面,在接受治療用細胞靜脈滴注的部分患者中,出現了癲癇、意識障礙、失語症等不良反應,成為一大難題。此前,很難在治療前預測是否會出現副作用。

研究團隊使用了能夠按種類檢測微量蛋白質的質譜儀。採集了29名治療前患者的腦脊髓液樣本,並檢測了樣本中混合的1300種蛋白質的含量。對於治療後出現副作用的患者,研究人員重點關注了與發炎等相關的兩三種蛋白質的含量,結果顯示,有超九成的準確率可以預測是否會出現副作用。

上述結果在另外10餘名患者的驗證組中同樣獲得了印證。研究團隊稱「預測技術的有效性得到了實證」。

由於腦脊髓液檢查對患者的負擔較大,作為臨床檢查很難普及。今後,研究團隊的目標是開發出通過更容易採集的血液進行檢測的技術。

原文:《日本經濟新聞》、2025/4/1
翻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

【論文資訊】
期刊:Leukemia
論文:Cerebrospinal Fluid Proteomics Exerts Predictive Potential for ICANS in CAR-T Therapy
DOI:10.1038/s41375-025-025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