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日本的溫泉歷史與文化(三):日本的溫泉文化和入浴特色

2021年05月12日 文化歷史

上接:日本的溫泉歷史與文化(二):溫泉的普及與「湯治」

1868年的「明治維新」,標誌著武士政府(德川幕府)統治下的江戶時代(1603年~1867年)的結束和西式文化的引入,此前沒有溫泉的地區,為了吸引遊客和泡溫泉的客人,也開始通過鑽井挖掘溫泉。當時,只要有財力的開發商願意,通過地質調查挖掘後就能成功得到溫泉。因此,明治時代(1868年~1912年)以後,日本的溫泉文化和入浴文化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不過,還是有一些特色被保留下來成為日本溫泉文化的基本框架,時至今日仍然可以感受到。此次想為大家介紹三個主要特色。

第一是溫泉信仰。溫泉資源本來並不是人類創造的,而是地球的產物。因此,在人工挖掘溫泉之前,日本人一直將溫泉帶來的喜悅和療效視為「上天的恩賜」,對此抱有感激之情並非常珍惜。

日本的溫泉文化是建立在對自然(上天,為地上帶來溫泉)的敬畏和對恩賜的感激之上的。日本人自古就養成了對自然的信仰,相信自然界的所有事物中都存在精靈或神靈。日本人認為溫泉受「溫泉(湯)神」守護,因此在溫泉地的泉源(湯源)附近建造了供奉溫泉(湯)神的神社。

上次介紹的奈良時代的地方志《出雲國風土記》中就已經記載過供奉島根縣玉造溫泉的溫泉(湯)神的神社「玉作湯社」。玉作湯神社目前仍在溫泉街上。從10世紀初的平安時代朝廷記錄的全國神社一覽《延喜式神名帳》中可以確認當時全國有10座溫泉神社,包括「湯神社」和「湯泉神社」等。

title

《延喜式神名帳》中記載的櫪木縣那須湯本溫泉的溫泉神社(供圖:石川理夫)

這種對自然和溫泉的信仰並不僅僅存在於日本。例如,公元前歐洲的原住民凱爾特人(Celt)也認為自然界的所有事物中都存在神靈。凱爾特人尤其崇拜覆蓋整個歐洲的茂密森林和橡樹、屹立的山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水以及從大地中湧出的溫泉和湧泉。溫泉和湧泉被認為是女神居住的聖地,很多出土文物都表明曾經在這些地方供奉過供品。

第二是6世紀上半葉佛教傳入日本後對溫泉文化產生的深遠影響。

尤其是「為眾生解除疾苦的藥師如來佛」,由於與有望治癒疾病的溫泉效果相通,因此與前面提到的溫泉神一樣,也被賦予了守護溫泉的職責。所以,溫泉地除溫泉神社外還會建造供奉藥師如來的溫泉寺和藥師堂。日本的溫泉信仰除了對自然的信仰外,還得到了佛教的支撐。

title

岐阜縣下呂溫泉的溫泉寺(供圖:石川理夫)

佛教的影響不僅限於此。包括泡溫泉在内,佛教對日本整體的入浴文化都產生了影響。具有象徵性的簡潔教典是《佛說溫室洗浴眾僧經》,它被收錄於奈良東大寺正倉院的文書中。該教典介紹了入浴和溫浴的好處及禮儀,不僅是在佛教寺院的澡堂、溫室或浴室作為僧侶修行的一部分所要遵守的準則,而且也稱為普通人入浴時也要遵守的準則。根據要求,男女入浴時都要穿「内衣(湯帷子)」(也就是後來的浴衣),禁止裸體入浴。

隨著時代的推移,入浴時穿的内衣和湯帷子逐漸簡化。男性用「湯褌」,女性用「腰卷」遮住下半身即可。對於簡化後的穿著,有人可能會對女性不遮擋胸部(乳房)感到奇怪。一般來說,入浴習俗是由當地的宗教、信仰、社會規範以及身體和性意識決定的。可能是因為與歐美相比,在日本和亞太地區,女性的胸部通常被視為母性的象徵,而非性凝視的對象的緣故。

title

江戶時代在有馬溫泉穿著規定衣物混浴的圖片(圖片取自《滑稽有馬紀行》)

像現在這樣無論男女隻需帶一條毛巾就可以入浴的習俗是從1800年前後的江戶時代後期開始的。這一時期,以參拜寺院和神社及「湯治」(溫泉療養)為名目的旅行變得流行起來,消費社會日趨成熟,人們的心情變得開放和放鬆。入浴習俗被認為反映了這樣的社會狀況。

不過,現在的日本人都很少有人知道歷史上曾有一千多年的時間,無論在溫泉地的浴場還是在街上的澡堂,人們都是穿著某種遮身衣物而非全裸入浴的。

關於日本的溫泉入浴,連海外遊客也知道,在某些地方鄉村的「秘湯(秘密溫泉)」式溫泉和溫泉療養客人較多的湯治場所,現在仍然有裸體的男女混浴存在。不過,這並不是因為保留了傳統習俗。如上所述,即便是男女混浴的浴場也有很長一段時間是穿著某種衣物入浴的。另外,在江戶時代,道後溫泉、城崎溫泉(兵庫縣)、山中溫泉和山代溫泉(石川縣)等很多著名的溫泉地都是男女分開入浴的。男女混浴並不常見。

到了明治時代,因為在意西方國家的看法,政府在浴場規則中提出了「禁止混浴和裸體」等。但在地方鄉村的溫泉地有很多需要有護理人員陪同入浴的溫泉療養客人,入浴規則由當地自主判斷,因此混浴被保留了下來。

第三,對溫泉資源的地區目前仍然保持著共管和利用的模式。

正如第一條所述,溫泉資源是地球的產物、上天的恩賜,不是人類努力創造的,本來就不歸任何人所有。因此,與地區社會生活不可或缺的水利和山林一樣,很早以前就養成了由村或區等地區整體對溫泉資源進行管理、運營並共同利用的社會習俗,而不是歸個人私有。這與近年來在全球被重新評價的「公地(Commons)」概念相似。

因此,入浴的場所也建立了由地區整體進行管理運營和共同利用的浴場。受明治時代以後西方社會的「共同和統合」概念進入日本的影響,這些浴場被稱為共同浴場或者共同湯。在此之前,由於村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山林、水資源、進行祭祀的社堂和溫泉資源等歸整個村莊「惣有(所有)」,因此稱為「惣(=總)湯」。

title

石川縣山代溫泉的共同浴場「古總湯」(供圖:石川理夫)

這種歷史名稱中包含著整個地區都希望珍惜溫泉並以可持續的方式利用溫泉的願望。可以說就是現在要求的「SDGs」式溫泉資源利用法。

上面介紹的日本的溫泉文化和入浴文化的主要特點,已經根植於現代日本的許多歷史悠久的溫泉地(無論著名還是非著名),我們都能通過溫泉街的風景和建築感受到。希望大家還可以從日本的溫泉歷史和文化的角度來享受溫泉(地)。

文·照片:石川理夫
編輯修改: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