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由德川家康一手打造的巨都會東京:幾經毀滅與重建,江戶終歸是東京根基(下)

2021年10月19日 文化歷史

明治維新後,江戶改稱東京,迅速推進西化。即便關東大地震災害與東京大空襲屢屢把東京燒成了灰燼,然而,這座城市卻一再重新崛起。而且,東京的根基始終是那座由德川家康一手打造的江戶城。

title

日本橋上方的首都高速公路

一如本文上篇所述,東京原本是塊雜木叢生、溼地滿布的寂寥土地,後經德川家康開創江戶幕府,才得以在百年的光陰中成長爲超都會。隨着時代進入明治之世,政府當局爲了邁向近代化而從西歐招攬專家,使得西式建築林立於東京街頭。

關東大地震災害造成的毀滅性破壞

明治維新後,東京都心的政府廳舍與辦公商務區多了不少西式建築,但一般商店林立地段與住宅區仍一如既往,多半是密集的木造建築。1923年9月1日,規模7.9級的關東大地面震動襲來,東京市(今東京23區)各處不斷髮生火災,都心地帶化爲火海,死亡與失蹤的民衆超過10萬人。

除了大藏省、内務省、警視廳等主要中央政府廳舍外,許多文化設施與商業設施如帝國劇場、日本橋三越本店等均慘遭火舌吞噬。師法西方技術點滴打造起的新興首都,仍敵不過地面震動的毀滅力。

在之後的首都重建工作中全面擔負起重任的,是大震翌日緊急走馬上任的内務大臣後藤新平。他一上任便起草出「復興帝都」的全面重建計劃,四個星期後,後藤在9月27日成立的帝都復興院,以内務大臣之身兼任復興院總裁。原本他希望編列40億日元的重建預算,相當於那時一般政府預算(約15億日元)的2.7倍之多,但後來議會不同意這個天文數位,只得做罷,最終壓縮至6億日元。

地震災害過後沒多久,後藤便打了電報給素有親交的美國行政專家Charles A. Beard,希望能延攬他來東京。Beard回復後藤電報表示,「要修建新的市區道路,禁止建造阻擋這些道路的建築物,還要統籌安排火車站」。當時東京市人口已突破300萬,人口過度密集,住宅不足,且道路窄小蜿蜒,也還沒整頓好下水道,整體環境相當惡劣。後藤認爲Beard的建議深得我心,便開始擬定計劃,試圖透過重建一併解決東京在地震災害前就有的問題。

縱貫東京中樞的靖國大道、晴海大道、昭和大道(當時稱大正大道)等通衢大道,以及隅田公園、濱町公園等都市綠地,都是那時完成的大型工程。另外,環繞東京中地帶的JR山手線,在關東大地面震動發生前,遲遲無法從地主手中收購上野至東京車站之間的土地,導致圓環缺了一個角。震後大火燒遍東京,土地收購水到渠成,環狀的山手線得以於1925年正式開通。

透過震後重建事業,許多道路規畫與設施紛紛整頓完成,大規模的土地規畫也同時推動。要說今日首都東京的根基正奠基於此,一點也不爲過。

另一方面,面對市中心嚴峻的火災災情,許多民衆選擇搬遷到郊外生活,連帶促成了文化人的遷居,形成所謂「鎌倉文人,浦和畫家」的格局,住在環境美好的郊外儼然成爲一種身份標誌。住宅用地的買賣盛極一時,民間企業開始鋪設鐵道以連接市中心與住宅區,如此種種都是關東大地面震動後才出現的現象。

東京大空襲後的重生

面對關東大地面震動造成的巨大傷害,東京雖然在短時間内重新站起來,但緊接而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卻又讓東京陷入了一片火海。從1944年11月到戰事結束爲止,東京在這段期間承受了106次空襲。其中,1945年3月10日在深川一帶的大空襲,更造成了10萬人以上的死亡。屢屢的空襲幾乎把東京中地段破壞殆盡,徒留大火吞噬後的廢墟。

然而,重建以飛快的速度展開,戰爭結束後大約10年,經濟規模便恢復到戰前水平。爲了彌補勞動力的不足,讀完中學的應屆畢業生們從地方都市來到東京,集體就業成爲一股風氣,這些年輕人是日本高度經濟成長中不可或缺的一角。1964年的東京奧運更是推動了各項事業,諸如開通全球第一條高速鐵路「東海道新幹線」,以及鋪設首都高速公路等等,無一不是爲了向世界彰顯日本已從戰敗陰影中崛起。1968年,日本第一棟超過100米的摩天大樓,霞關大樓竣工。接着,都市計劃法於同一年修訂,建築基準法也在1971年時修訂,使得東京都心地帶掀起建設熱潮,搖身一變成爲摩天高樓林立的街區。

title

圖爲1968年開業的「霞關大樓」,是日本的第一棟摩天大樓,地面建築36層,地下3層樓,高達147米。如今已邁入第50個年頭的「霞關大樓」,至今仍作爲辦公大樓使用,但在日本建築物高度排行榜上已掉出100名外

第二次東京奧運與日本橋

現在,爲了迎接2020年東京奧運,東京的各種基礎設施與都市機能都在重新評估中。作爲都市已進入成熟期的東京,大概沒辦法像1964年舉辦奧運時那樣,在地景方面大幅改頭換貌吧。可是,這座都市正試圖在資訊安全領域、對未來自動駕駛社會的應變力,以及強化防災能力等各種層面上力求演化。即便已成熟,東京仍在馬不停蹄地持續演化。同時,這座城市也在瞬息萬變之中,保持着一些它的不變。

不論東京的外觀如何一再翻新,這座城市的根基,仍是德川幕府打造的那座江戶城。關東大地面震動與東京大空襲後推動的重建工作中,環繞於江戶城周遭的内濠與外濠,還有與其相連接的溝渠,成爲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盤。捷運線貼着昔日的外濠鋪設,各種幹線道路與高速公路沿着溝渠興建。而大名宅邸的廣大地皮,則成爲政府廳舍與大學、公園的用地。

title

位於日本橋橋墩處的「日本道路起點標記」繁殖,實物埋在日本橋上的車道中央部分

「日本橋」建造於德川家康在江戶創立幕府那年,這座橋中間埋着「日本道路起點標記」,一如這裏曾是江戶時代的五街道起點,「日本橋」正是現代日本道路的起點。「日本橋」在1911年時改建爲現在這樣的石造二連拱橋,並躲過了關東大地面震動與太平洋戰爭的摧殘。關東大地面震動時火災燒出的煤灰痕跡,還有東京大空襲投下的燒夷彈痕,至今都還留在橋上。

title

日本橋與江戶幕府同歲,今天的石造二連拱橋是第19代日本橋,竣工於1911年。它成功躲過關東大地面震動與東京大空襲,持續使用至今

國土交通省與東京都正在研討,計劃把架設在「日本橋」上方的首都高速公路移至地下,期望2020年奧運過後動工。首都高速公路在上一次東京奧運的前一年,亦即1963年時,覆蓋了日本橋的上空。那時爲了迅速建設基礎設施,力求壓縮收購土地的時間與建造成本,強行透過了沿着日本橋川建設高架道路的工程案。

時隔50多年後,重新找回日本橋景緻的計劃登上臺面,象徵着東京是座持續變化的城市,也象徵着這座城市的不變。

撰文/攝影:nippon.com日本網 編輯部
本文由 日本網 賦權轉載
著作權宣告:本文著作權歸nippon.com所有,轉載或部分克隆使用均請事先聯繫日本網獲得賦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