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把城裏人吸引到菜田裏來——日本的體試合模農業和兒童食育

2020年12月14日 人在東瀛

收到一位年輕朋友送來的市場上少有的新鮮蔬菜,她說這是兩個上幼稚園的孩子在無農藥栽培的田裏收穫的。那天晚上我家的餐桌上都是這些蔬菜做的菜餚,全家人都說,味道果真不一樣。那位朋友講述的孩子到農家體驗後的變化,以及農家把城裏人不分大人小孩吸引到菜地裏的事情極大地吸引了我。

title

無農藥蔬菜和體驗收穫蔬菜的孩子

想把農業和蔬菜本來的美味傳遞給消費者的年輕夫婦

在位於名古屋市以南50多公里的知多半島南端叫做山海的地方,我見到了蔬菜收穫體驗農園的園主——杉山夫婦,一對三十出頭的年輕人。他們3年前移居到這裏,開始了種菜的人生。看着綠茵茵一片的蔬菜,園主說,比起當地菜農規模,他的菜地只能算是小兒科。

title title

杉山夫婦的菜田

與日本很多地方的人口稀疏、農田荒廢的狀況不同,南知多一帶的農田土壤優質,自動灌溉系統早在60年前就很完善,即使當地農民高齡化,空出來的農田也會被當地人或外地移居者租用,農地使用率基本上處於飽和狀態。杉山夫婦的農田無論規模還是收益都無法與當地職業農戶相比。然而就是在這片小規模的農地上,杉山夫婦嘗試着自己理想中的農業模式。

杉山夫婦二人的原生家庭都未從事農業,兩人一個是愛知縣安城市的小夥子,一位是大阪市的姑娘,因爲都向往與農業相關的職業,先後考上北海道的大學學習畜牧業,並在那裏相識相愛,開始一起孕育共同的夢想。

杉山說,大學時代,他經常去周圍的農家和農場瞭解農民的工作和生活。當他看到糧食和蔬菜的種植程序,並瞭解到農民對農作物所傾注的感情之後,他開始對現有的從農業生產現場到消費者之間的社會流通構造產生疑問。消費者對糧食和蔬菜的認識僅僅是付費購買商品,至於商品背後的事情很少有人關心。他勵志要做農業和消費者之間的橋樑,透過給人們創造關心農作物的契機,把農業生產者和消費者連接起來。

大學畢業後,他在農協會工作期間策劃過一些讓城裏人體驗農業的活動,但是現實讓他感覺到活動要想持續就需要得到農戶的配合,這似乎並不是那麼容易。最終,他和妻子在愛知縣知多半島找到了理想的棲地,從種菜開始繼續操作他們的夢想。

title

杉山夫婦在耕作(照片:「收穫即食農園」提供)

蔬菜專業農戶一般都是大面積種植少數幾個品種,種植和收穫也都是機械化作業,透過量產獲得收益。杉山夫婦的菜田不大,採用網購直接提供給消費者的銷售模式。杉山夫婦的做法是提供市場稀有品種,同時以無農藥栽培提高蔬菜的附加值,所以他們全年種植的蔬菜超過50種,目的是爲顧客的每餐提供多種蔬菜,並以此提高每筆訂單的銷售量。

title

杉山夫婦收穫蔬菜(照片:「收穫即食農園」提供)

杉山還透過網上發出資訊,組織在菜地體驗收穫的活動,並起名爲「收穫即食農園」(とるたべる農園)。其實,真正展開這些活動是在他們移居當地兩年之後,因爲他們學的是畜牧業,種植蔬菜完全是在當地農戶的指導下一點一點地掌握的。第一年購買農業機械的資金額度,種菜所需要投入的勞力時間等現實問題都超出了預想,其中的甘苦和奮鬥不是經歷者很難描繪。總之,他們以無農藥方式栽培蔬菜,開拓客戶市場,這些都還在摸索之中。

「收穫即食農園」定期組織對農業感興趣的城裏人在休息日來農園體驗蔬菜收穫活動。參加者在這個程序中瞭解農業,感受收穫的快樂,並在勞動後的午餐品嚐這裏的蔬菜。無農藥的蔬菜味道、從地裏採摘即喫的口感、鮮度和蔬菜本身的成分都是超級市場的蔬菜無法相比的,而這種味道的不同又不是語言能夠完全傳遞的。只有參加了這種活動的人才能真正體驗到「蔬菜好喫」的快樂,這正是杉山透過「收穫即食農園」想獲得的效果。

title

採摘蔬菜體驗活動的一個場景(照片:「收穫即食農園」提供)

title

「拔呀拔,拔蘿蔔」,採摘蔬菜體驗活動的一個場景(照片:「收穫即食農園」提供)

title

在田頭品嚐剛採摘的蔬菜(照片:「收穫即食農園」提供)

對於杉山的農業模式,當地農戶開始都投以懷疑的目光觀望着。漸漸地,「收穫即食農園」活動逐步熱鬧起來,杉山夫婦還透過網購、與城裏的超級市場聯手設置無農藥蔬菜專櫃等擴展了產品銷路。至此,當地農戶也開始逐漸理解並期待這個「外來戶」能越做越好。

今年上半年日本新冠疫情嚴重時,人們避免接觸和直接交流,因爲長時間禁足在家裏而感到鬱悶。此時杉山在網路社交媒體「臉書」寫道:「當下新冠時期人們都減量了出行和接觸,我能爲此做些什麼?這是我每天思考的問題。當初,我們是爲了向人們傳遞農田的神奇和農作物美食的樂趣才開始從事農業活動。即使在當前的狀態,我認爲堅守初心是很重要的。」

「眼下,與其禁止一切外出,是否更應該在避開三密(密切接觸、密閉空間、密集人羣)的前提下,最低限度地出行?戶外農田場地開闊,人羣密度很低,完全可以不與他人接觸。我認爲,如果有外出機會的話應該積極利用。我們的菜田空氣清新,比起在昏暗和空氣渾沌的室内,這裏讓人感到身心舒暢。我們夫婦獨自擁有這樣優越的環境實在是有點可惜。如果您處於困境中,例如必須待在家裏或陪伴孩子,那麼請到我們農園來,我希望能爲大家擁有充滿陽光的生活提供幫助。」

新冠期間,娛樂設施和商業設施都成爲人們避而遠之的場所,而人煙霧稀少的大自然成爲很多人調劑心情的去處。疫情緩解後,「收穫即食農園」的老客人帶着新客人來到這裏,享受着久違的放鬆、美食和開心。

title

在田頭搭起帳篷享受新鮮蔬菜 (照片:「收穫即食農園」提供)

預期之外的兒童食育樂園

杉山夫婦創立「收穫即食農園」的目的是爲人們提供體驗和了解農業的場所,並增進同樣志向人羣的交流機會,結果參加體驗活動的人中年幼孩子的家長們的反響卻是杉山夫婦預期之外的。

日本提倡從小對孩子的「食育」。食育是讓孩子透過各種經歷獲得有關「喫」的知識以及均衡選擇食物的能力,並養成健全的飲食習慣。在培養孩子思考怎樣才是健康飲食時,可以透過和他人一起喫飯、幫忙烹飪,也可以體驗收穫農作物,品嚐時令產品和地方美食等,在這個程序中慢慢建立健康飲食的概念。

title

秋天挖地瓜是幼稚園和家庭最常見的體驗活動

一位注重孩子教育的母親在網上看到「收穫即食農園」的介紹,於是帶着上幼稚園的女兒首次參加了田間收穫蔬菜的體驗。孩子不僅喜歡上這裏,還因爲當時喫到自己收穫的蔬菜而一改過去不喫蔬菜的毛病。在菜地,孩子還觀察到蔬菜長在地裏的自然形態,增加了對讀過的繪本中相關内容的理解。城裏的很多家長都希望孩子能有接觸農業的場所和機會。

聽了這位母親的感想,杉山夫婦說,剛開始他們並沒有意識到收穫蔬菜的體驗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這樣的效果,於是他們專門增加了以年幼孩子爲物件的活動内容。

title

年幼兒童體驗收穫蔬菜(照片: 「收穫即食農園」提供)

家長們的口碑讓幼稚園親子團、親朋好友的親子團成爲了「收穫即食農園」的新客戶,一位媽媽這樣描述她的體驗。

「這次除了我們家,還邀請了幼稚園的其他家庭一起去‘收穫即食農園’。我們以家庭爲單位,大人孩子一起幹活。孩子們在田間玩耍時,農家爲我們準備午飯,用當時收穫的蔬菜做菜餚。孩子們第一次有這樣的體驗都很開心。我的孩子不愛喫蔬菜,但和其他孩子一起在田間的午餐,他喫了很多西建蘭和高麗菜,飯後又盡情地在田間跑來跑去……。」

title

孩子們體驗收穫的快樂(照片:竹内明日香提供)

「所有蔬菜的味道都無可挑剔!採摘的新鮮蔬菜是如此美味,尤其是在大自然中品味更充滿情趣,真希望每天都能喫到這樣的蔬菜。我們生活在城市中心,很少能讓孩子接觸土壤,所以很慶幸有這樣的機會。孩子們對陌生的田野非常興奮,這裏的行動自由開放,他們在田野裏奔跑着,撒歡兒的狀態完全是在家裏不可能的,簡直就是狂歡!」

文章開頭提到的那位年輕母親說:「每到週末或休假,孩子就會早早地詢問明天帶他們去哪裏玩兒。公共遊樂場所或朋友家裏都孩子們喜歡的去處,但是有了新冠疫情後,除了家門口的公園,活動範圍大大減小,内容也變得很單調。而約上幾位同樣家庭一起到‘收穫即食農園’,不僅讓孩子們親近大自然,也會在與其他孩子的玩耍中,在與家長之外的成人間的溝通中逐漸對社會交往形成感知。」

「如果不是因爲孩子,我大概不會對蔬菜是怎麼種出來的抱有興趣。而帶着孩子來到這裏,相遇了平時生活圈子不會遇到的人,還有了自己的興趣範圍之外的發現,特別是知道了無農藥蔬菜那麼好喫。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蔬菜,體驗内容也總是能給孩子們新鮮感。這種活動對成年人和孩子們都是有魅力的。」

title

在田頭將新鮮的蔬菜蒸熟之後簡單撒上鹽,就是一道美餐

title

家長和孩子們一起品嚐新鮮的無農藥蔬菜

杉山介紹說,雖然經過三年的努力,但目前還沒能建立起可以自立的經濟模式。政府對於投身於農業的新從業者提供最長5年的經費資助,他們正在爲「收穫即食農園」儘快在不需要資助的狀態下營運並隊形變換而努力。

title

「收穫即食農園」的杉山夫婦(照片:「收穫即食農園」提供)

title

參加採摘蔬菜體驗活動的人們(照片:「收穫即食農園」提供)

在日本農村,新農業模式的挑戰者和探索者往往是那些原本不是農民的外來移居者,他們帶着夢想和熱情在陌生的土地上書寫着新的人生。

とるたべる農園(收穫即食農園)

文/圖(除標註外): 歐陽蔚怡 【社團法人 異文化理解研究會】法人代表
編輯修改: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