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佐賀縣的有田鎮被稱之爲日本的景德鎮,它和景德鎮也是友好城市。來自景德鎮的我們懷着強烈的好奇心,放棄了去熱門景點的行程,直奔小鎮,想一探究竟。
有田站不大,很小的火車月台上,到處張貼着」歡迎!有田陶器器市「的宣傳條幅。每年4月29日至5月5日正是有田舉辦陶器器市的時節,據說今年已經是第116屆了。
和很多日本文化源自隋唐不一樣,日本的陶瓷始祖是被豐臣秀吉帶到(抓擄)到有田的北韓人李參平。公元1616年,他在有田東部地區的泉山發現了製作上等瓷器所需的原料——瓷石礦,從而燒製出了日本最早的瓷器——有田燒。從此,有田成爲了日本陶瓷的發祥地,而有田燒也幾乎成了日本陶瓷的代名詞。
走出火車站,就是小鎮的主街。陶器器市期間沿路都是陶瓷商店擺出的攤位,類似我們景德鎮的陶瓷一條街。
日本瓷器工藝的隊形變換也深受着景德鎮的影響。17世紀90年代開始生產模仿景德鎮的彩繪瓷器,元祿年間(1688~1703)又開始模仿景德鎮嘉靖萬曆的金彩器物,肥前時期(1720-1740)開始模仿景德鎮的青花瓷技藝。
以後歷經幾百年,以有田爲代表的日本瓷器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瓷器圖案和畫面顏色多以明快,大紅大綠,黑白相間爲主。
難能可貴的是有田燒一直都堅持純手工製作,所以面對瓷器的時候,你不會感受到機器的冰冷,而能體會到作者製作時的真實情感。
據說有田燒還有一個很大的特色,就是溫度均勻,熱茶或熱湯倒入,很快溫度就保持在溫暖而不燙手的最佳溫度,並且可以持續保溫。所以有田的各種瓷餐具深受家庭主婦們的歡迎。
有田至今仍保留着瓷器發祥地的原有風貌,街道兩旁很多的老房子裏,坐落着許多窯廠的直營店。這種自產自銷式的陶瓷集市每年都能吸引大約一百多萬人光顧。
綿延4公里的陶瓷集市,沒有高大上的展廳,沒有嘈雜的叫賣聲,也很少有看到來自其他國家的瓷器。
一百多年來,有田陶瓷市始終保持着這種樸實親民的形式,而陶瓷匠人們的匠心之作,才是有田陶瓷市永恆的追求。
依山傍水的天然條件孕育出了有田的陶瓷文化。而傳統建築與工房、畫廊、陶器窯、餐廳、美術館、民居等互相交錯,更顯現出有田的獨特魅力。
短短的幾個小時,走馬觀花陶器器市,很難領略到有田陶瓷的精髓,但有田陶瓷所追求的工匠精神着實值得尊敬。而作爲景德鎮人,更爲千年瓷都的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感到驕傲和自豪。
離開有田,乘火車來到長崎市。原本是奔着這裏號稱價值千萬美金的夜景而來的,可惜天公不作美,陰雨綿綿,山上雲霧籠罩,我們只好放棄攀登稻佐山,轉而在市區遊玩。
長崎是日本九州島西岸著名港口,站在長崎站的天橋上,環顧四周發現都是高山,這裏的民房一直排列到山頂。
長崎市也是繼廣島之後世界上第二個被原子彈爆炸過的城市。但由於長崎市四面環山,當年原子彈爆炸受害程度比廣島有所減輕。
長崎原爆公園,原子彈落下500米處,是當年的浦上天主教堂,摧毀後只剩下殘垣斷壁和房柱。破損的紅磚、斑駁的神父雕像,述說着戰爭的殘酷和慘烈。
母子雕像的座基上刻下了長崎原子彈爆炸的準確時間,讓人們永遠銘記這一時刻,珍惜當下和平世界的美好。
1945年原子彈就在公園上方500米處爆炸,現在公園還掩埋着大量原子彈爆炸毀壞的房屋的磚和瓦礫。這些剖露的原爆時遺留的地層,的確讓人觸目驚心。
浦上天主教堂曾經是亞洲最大的教堂,建於1914年,歷經30多年才竣工。但在短短的3秒中就被夷爲了平地。現在這座小教堂是在當年的遺址上重建的,於1959年完工。
1981年2月23日,出訪日本的若望·保祿二世造訪了浦上天主堂,並發表了反核反戰宣言。也因此,他的形象被永久保留在浦上天主堂門前。
在長崎中島川上,有二十座古橋,橋與橋之間相距不足百米,形成了一道古橋風光。眼鏡橋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座石制的雙孔拱橋,也是日本三大名橋之一, 被日本的史書讚美爲「日本最古最有名的石拱橋之一」。
它是1634年由中國江西的和尚如定設計建造的。拱形的橋身倒映在水中央、狀似眼鏡,故有「眼鏡橋」之名。在本世紀五十年代一次大水災中,眼鏡橋附近的鋼筋混凝土現代橋樑全遭沖毀,唯有眼鏡橋安然無恙。
橋下兩邊河堤有心形石,據說找到心形石就能找到幸福。
哈哈,終於找到一塊,原來幸福就在身邊呀。
長崎自古與中國有着密切的往來,也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這裏有日本唯一的孔廟,有16世紀建造的著名的「四大唐寺」,中華街以及拱形石橋等等與中華文化息息相關的文化遺產。可惜這次我們沒有時間一一造訪,但小小的石橋閃耀着的中華燦爛的古代文明之光,已然在異國他鄉熠熠生輝。
文、照片/影片:樂遊
編輯修改:JST客觀日本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