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些地方,像澀谷的全向十字路口和東京站的新幹線月台,日本人從未想到過會成爲觀光景點,但在訪日遊客中卻很有人氣。不過這種現象並非現在才出現。
京都市伏見稻荷大社的「千本鳥居」連成一條隧道(筆者攝影)
在訪日遊客中人氣最旺的伏見稻荷大社
在京都伏見稻荷大社的參拜道路附近,特產店和飲食店櫛比鱗次。筆者信步走進一家店,店裏的人說:「大約從5年前開始,來參拜的人一下子就多了起來,而且外國人特別多。我還在想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京都是日本著名的旅遊城市。整座城市洋溢着古都風情,金閣寺、清水寺等寺廟神社在外國人當中極具人氣。伏見稻荷大社是京都南邊的一個旅遊景點。到2010年前後,除了新年的首次參拜之外,平時的遊客人數在京都所有寺廟神社中連前30名都排不進去。而現在呢?根據旅遊網站貓途鷹(TripAdvisor)對「外國人喜歡的日本景點」的調查,2013年伏見稻荷大社排名第二;2014年就已躍居第一。此後直至2018年,伏見稻荷大社一直佔據首位。外國人紛至沓來,此事成爲社會熱點後,日本遊客也蜂擁而至。日本人非常喜歡去媒體介紹的熱門景點。
伏見稻荷大社變得如此受歡迎,一是因爲在全球數十個國家翻譯出版並製成動畫片播放的日本漫畫作品《火影忍者》(*1)的影響,二是海外社交媒體口碑助推的終極因數。到訪此地的外國人盛讚「震撼人心」的地景,實際上是由1萬座硃紅色的「千本鳥居」綿延而成的「隧道」。這些「鳥居」位於伏見稻荷大社境内被尊崇爲神域的稻荷山的山中,遊客可以在鳥居「隧道」内盡情享受一個小時左右的漫步時光。
漫步途中,京都盆地的美景盡收眼底,只是大多數日本人此前都沒能體會到伏見稻荷大社的迷人之處。然而外國人卻在這裏感受到了日本獨有的魅力。來自歐美各國以及中國大陸、韓國、臺灣等亞洲國家和地區的訪日遊客絡繹不絕。
在伏見稻荷大社的參拜道路上放眼望去,京都市内的風景一覽無餘(筆者攝影)
十字路口也成爲景點
訪日遊客人數從2013年開始史無前例地急劇增加。2012年全年爲835萬人,之後便一路攀升,2018年突破了3000萬人。增長的終極因數主要有「日元貶值的影響」「日本政府實施簽證放寬等政策」,等等。隨着訪日遊客的增加,此前日本人從未想到過的一些地方竟然被外國人作爲景點「發掘」了出來。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大概就是澀谷車站前的全向十字路口吧。在行人信號燈變綠後,無數行人從各個方向開始橫穿馬路,乍看秩序一片混亂。有時還會看到跑步前進的年輕人。信號燈變綠一次,橫穿馬路的行人可多達3000人。但是沒有一個人和別人發生碰撞。等所有人全部安全透過後,車輛便自然地開始通行。
著名的涉谷全向交叉路口(攝影:JST客觀日本編輯部)
去東京站看「奇蹟」
此外,還有一個日本人的行為舉止給人以神祕感的地方被外國人「發掘」出來,這就是東京站的東北、上越、北陸新幹線月台,被稱作「7分鐘的奇蹟」的車廂内清潔就在這裏進行。載着乘客的新幹線緩緩駛入終點站東京站,清潔小組的成員們朝列車行禮致意,拿着一個大塑膠袋站在各個車廂門前等候。清潔員從下車的乘客那裏收取廢棄物之後便進入車廂,將座位朝向調轉,清理座位下面的廢棄物,再放下小桌板並擦拭上面的污漬,最後更換弄髒的座套。一節車廂由一名清潔員負責,在7分鐘内完成所有清潔工作。便所由其他清潔員負責。
不能因爲清潔工作而延誤列車的發車時間。清潔工作全部結束後,在新一批乘客登上這列調頭行駛的新幹線列車之前,小組成員站成一列,再次朝列車行禮致意。據說,許多外國人都很佩服日本人這種工作態度認真、做事手腳利索、愛乾淨、注重禮節的風貌。
同在東京站發車的東海道新幹線共有16節車廂,而東北、上越、北陸新幹線的車廂數各不相同,有7節、10節、16節、17節等。此外還有雙層列車。即便如此,保潔人員的配置也從未出錯。有的時間段1小時内有10趟列車發出。在各趟列車如此頻繁進出的月台,這一幕場景週而復始循環上演,這在全世界恐怕也是絕無僅有的。
完成新幹線車廂内的清掃工作後,清掃員在月台上行禮致意。JR東京站(時事社)
出人意料的景點
有一個地方着實出乎日本人意料之外,這就是山梨縣富士吉田市的新倉富士淺間神社。從這裏可以俯視市内全景,富士山就屹立在眼前。神社境内建有紅色的五重塔。到了春天,還有櫻花盛開。五重塔讓人聯想到京都和奈良,加之以白雪覆蓋的富士山和櫻花,這些日本著名的風景同時呈現在眼前,其間的不協調感相信大部分日本人都能心領神會。這種不協調感是不是可以比作就着薩赫蛋糕(一種朱古力蛋糕)喝啤酒的感覺呢?京都和富士山相距甚遠,兩者的景色搭配起來也並不和諧。
以富士山和五重塔爲背景拍攝紀念照的外國遊客(照片:楊勇奇)
但對於外國人而言,在新倉富士淺間神社拍紀念照或自拍,可以在諸多日本元素彙集一處的風景中留下自己的身影。這裏凝聚了日本旅遊的精華,所以才會人氣高漲吧。以前,除了當地人之外,幾乎無人前往這座神社。大約在5年前,因泰國人稱這裏「可以同時看到富士山和京都(那樣的景色)」而在社交媒體上引發熱議,逐漸廣爲人知。現在,來這裏參觀的日本人也越來越多了。
從江戶末期延續至今的文化差異
以上這些例子讓我們深切地體會到,自己很難了解自己的魅力之所在。同樣,日本的魅力日本人自己有時也很難了解,需要被外國人指出後才會發現。因此,很多時候,日本人想給外國遊客展示的東西和外國人想看的東西之間存在着差異。這並不是現在才出現的問題。江戶時代末期結束鎖國政策後,迄今爲止150多年間,或多或少都能看到這種問題。
明治時期的日本人希望向外國人展示近代工廠和博物館等本國的設施,這些設施在產業和學術研究領域逐漸趕超西方列強。其目的不僅在於展示國力,也是爲了將這些作爲明治新政府的夙願,即修改不平等條約的談判材料。關於歷史建築也是如此。比如,新政府的政要帶領美國前總統格蘭特將軍前去參觀日光東照宮,是爲了展示自己推翻了能夠造出如此金碧輝煌建築的舊政權德川幕府。
自己想展示給對方的,或是引以爲自豪的或是能賺錢的東西,但對欣賞者來說,這種做法有時會妨礙欣賞。外國人能夠「發掘」出獨具日本魅力的景點,可能是因爲他們不受上述觀念束縛的緣故吧。似乎還有很多日本獨特的魅力仍舊隱藏在全國各地,等候人們去發現。
【註釋】
(*1) 主人公鳴人是一名活體內封印着九尾妖狐的忍者。狐狸與稻荷神社淵源頗深。據稱,伏見稻荷大社是日本全國3萬家稻荷神社的總社,因此全球的火影粉都前往此地遊覽。
作者 内田 宗治
文章轉載自日本網
【作者簡介】
内田宗治UCHIDA Muneharu
自由撰稿人。生於1957年。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文學系心理學專業。曾任實業之日本社經濟類雜誌記者、國内外旅行指南系列總編,後成爲自由撰稿人。著作有《外國人眼中的日本:「誤解」和「重新發現」的150年觀光史》(中央公論新社、2018年)、《透過地形和地理揭示東京的33個祕密:多摩和武藏野篇》(實業之日本社、2018年)、《關東大地面震動和鐵道》(新潮社、2012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