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目前新冠電腦病毒德爾塔毒株迅速蔓延,傳染病例大幅增長,醫療系統面臨崩潰,國民感到極大的不安和困惑。
雖然各個國家和民族不同,但正如本次疫情所見,不僅在傳染病方面,在環境和經濟方面,也都可以切身感覺到世界是一個整體。然而在現實中,競爭和衝突持續不斷,全球暖化日益加劇,貧困、飢餓和紛爭等正在世界各地發生。
負責協調世界各國利害關係的機構是聯合國。尤其是旨在透過教育、科學及文化促進各國間的合作與交流,推進國際和平及人類福祉的聯合國專業機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UNESCO)。
UNESCO近年來關注的專案是包括世界遺產(文化和自然)、生態公園和地質公園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等。
靜岡縣的富士山、南阿爾卑斯生態公園和伊豆地質公園等,都是UNESCO選定的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也是大家所熟悉的。
富士山世界文化遺產(從三保松原眺望的富士山)
這次就爲大家介紹一下筆者參與的UNESCO專案。
日本民間的UNESCO活動在二戰結束後不久就開始了。爲了重建被戰爭摧毀的日本,以「教育才是根本」這一理念,在戰後不久的1947年由日本的地方城市仙台率先展開。儘管當時連糧食都不夠喫,生活非常困難,但參與以和平與文化爲主題的國際合作運動在日本全國相當興盛。
1951年7月,日本加盟UNESCO,到今年已經整整70年。
全球由於貧困、戰爭以及附近沒有學校等各種終極因數而無法上學的孩子(6~14歲)約達1億2100萬人(其中無法接受初等教育的孩子約爲5900萬人)。此外,由於成長程序中沒有機會接受教育,大約有7億7300萬成年人不具備文字讀寫能力(佔全球15歲以上人口的六分之一)。(UNESCO Institute for Statistics)
南阿爾卑斯生態公園(花田)
日本UNESCO協會的代表性活動之一就是「世界寺子屋運動」(注:寺子屋是日本江戶時代讓平民百姓子弟接受基礎教育的民間私塾)。日本UNESCO協會爲了讓每個人都獲得作爲基本人權的受教育機會,打破貧困的循環,獨立思考與行動,一直在開展活動。
寺子屋不分年齡、宗教和性別,所有人都可以公平學習,與日本的公民館活動相似,在海外被稱爲Community Learning Center(CLC:社區學習中心)。
CLC作爲社區的基地發揮着多種多樣的作用,它由在當地生活的人親自營運,不僅是提供基礎教育和職業培訓的場所,還是圖書館、文化傳統活動的場所,以及開展互助和義工活動、進行文化交流的基地。
日本UNESCO協會聯合會下屬的CLC活動主要在文盲和貧困人口較多的亞洲地區開展,已成爲各國透過教育實施脫貧和永續發展的典範。日本的UNESCO活動一直在支援發展中國家,但現在正面臨着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伊豆半島地質公園(淨蓮瀑布)
2019年9月,日本UNESCO委員會就UNESCO的活動整理了一份「建議」,遞交給了文部科學大臣和外務大臣。
「建議」的内容簡單來說就是希望進一步活躍UNESCO的活動。隨着世界的全球化,人員和貨物的流動性強化,國際關係越來越密切,但與此同時,逆全球化動向也在加劇,國際社會的形勢越來越複雜。
日本在UNESCO成員國中貢獻的會費金額排名第二,作爲解決問題的先進國家,日本一直引領着UNESCO的各種討論,爲了讓國内外的UNESCO活動更加活躍,日本需要發揮積極的作用。
其中一項就是活躍UNESCO在日本國内的活動。
近些年,一提到UNESCO,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世界遺產、生態公園和地質公園,各地方政府都在積極進行申報和認證。
按照UNESCO的各種申報和認證制度框架進行申報,是活用地區資源增加地方活力的一個非常好的機會。然而,最重要的是,不能只以申報爲目的,而是要以申報爲契機,利用當地獨具特色的自然、文化以及旨在與人類社會共生的永續發展活動來振興教育、觀光和經濟。
具體來說就是利用自然和文化資源振興當地經濟,讓居民能持續在該地區生活。
其次是與海外的關係。一提到UNESCO的活動,人們通常會想到支援發展中國家的民間捐贈活動,隨着生活在日本的外國人越來越多,日本人身邊的地方社區也逐漸出現國際化色彩。此外,雖然生活在地方,但需要具備國際思維和視野的情況也日益增多。爲了加深與當地社區外國人之間的相互瞭解,實施多文化共生社會,需要進一步強化UNESCO的活動。
然後是世代更迭。近年來,有觀點指出日本國内的UNESCO活動負責人的年齡越來越大,活動也呈等比縮小趨勢。如果將視野擴大到旨在實施SDGs的所有活動就會發現,很多年輕人、地方政府、非營利組織和民營企業等都在積極開展活動,活動範圍也正在擴大。未來,這些不同的利益相關者的參與機會將會增多,擴大UNESCO的活動範圍,並推進戰略性措施等。
地區資源的利用、與海外的關係、世代更迭,從這些關鍵詞來看,需要有一個能夠加深不同利益相關者之間合作的對話場所。因此,爲了與積極致力於SDGs的年輕人、地方政府、非營利組織和民營企業等一起,加強有助於解決地區問題的各種活動,與國内外共用活動成果的資訊,促進國内的UNESCO活動與國際合作成果的交流,因此,衆多利益相關者決定跨世代和地區開展合作,建立一個以UNESCO的活動爲切入口的對話場所。
這個對話場所就是從2020年度在全國起動的「UNESCO未來共創平台」,筆者作爲核心成員從起動之初就一直參與其中。
除了傳統的UNESCO活動外,爲了透過地方政府、當地企業、UNESCO學校和年輕人等不同世代不同領域的人之間的合作解決問題,該平台還打算支援自發開展活動的團體和個人。在地方也是如此,靜岡已經有感興趣的市民開始建立平台。
這個平台不可或缺的工具就是「對話」。
在相互信任的前提下,「對話」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手段。平台是一個放心安全的場所,任何人都可以加入,解決問題的人和物可以在這裏進行交流。
在這個平台,學校的學生和教師、中小企業的經營者和員工、大學教師和研討會的學生、農業和林業的從業者及漁民、金融機構和投資者會不斷提出面臨的問題,不僅是國家、縣和市町村的工作人員,因遇到問題而聚集到這裏的人也能夠聽到其他人的問題,大家一起思考解決對策。
首先聆聽對方說話並「學習」,然後提問並「發現」,最後大家一起「共用」,透過這個程序首次建立起符合SDGs目標的、能採取行動幫助別人或者被別人幫助解決問題的關係。我們希望能構建一個不是靠等級分明的組織「讓別人去做事」,而是要從學習和發現中「萌生幹勁」的平台。
這次爲大家介紹了理念和宗旨,下次將從UNESCO未來共創平台的視角出發,思考利用隧道橫穿南阿爾卑斯生態公園地下的磁懸浮中央新幹線以及大井川的水資源問題。
文:西原茂樹,MIJBC理事長
翻譯編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
【參考網站】
UNESCO未來共創平台
公益社團法人日本UNESCO協會聯合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