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部科學省「科學技術與學術政策研究所」的一項調查顯示,在完成博士課程後,未能在大學或研究所就任正式職位,從事有合同期限研究工作的博士後(postdoctor)中,12.2%的人處於月薪低於15萬日元的嚴峻經濟狀態。另有16.9%的博士後沒有從工作的單位獲得工資。近年來,人們對博士作爲創造新知識,爲社會帶來創新的高度專業化人才的期待增高。然而,此次調查結果卻表明許多博士並未能獲得很好的待遇。
科學技術與學術政策研究所3月22日發佈了題爲《博士後的僱傭和職業道路調查(2021年度實績)》的報告。該報告以大學(不含短期大學)、大學共同利用機構、國立試驗研究機構、公共試驗研究機構、研究開發法人等共計1,187家機構爲物件,對2021年4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期間在冊的博士後進行了調查。博士後是指在大學或大學共同利用機構未擔任教授、副教授、助教、助手的從事研究工作的研究人員,以及在其他公立研究機構未擔任研究團隊負責人、主任研究員等管理職位的研究人員(含5.9%未獲得博士學位的博士課程期滿退學者)。
較上次調查減量1,933人
在1,187家機構中,至少有一名博士後在冊的有275家(佔23.2%)。博士後總人數爲1,3657人,與上一次調查(2018年度)相比減量了1,933人。自2009年度的1,7116人以來,每次調查人數都呈減量趨勢,並且減量的半徑也在增大。除去性別和年齡不詳的28人,男性爲9,476人(69.5%),女性爲4,153人(30.5%),平均年齡爲38.0歲(男性37.5歲,女性38.9歲)。與上次調查結果相比,女性比例略有增加,母體平均年齡也有所擧升。
博士後所屬機構最多的是「國立大學」,爲7,873人(佔總人數的57.6%),加上私立大學1,579人、大學共同利用機構532人、公立大學351人,大學相關者合計佔總人數的75.7%。此外,研究開發法人佔23.1%、公共試驗研究機構0.9%、國立試驗研究機構0.3%。按研究領域劃分,「理學」佔比最多,爲5,085人(37.2%),其次是「工學」3,037人(22.2%)、「保健」2,209人(16.2%)、「農學」1,135人(8.3%)、「人文」970人(7.1%)、社會」660人(4.8%)。
(本圖摘自科學技術與學術政策研究所《博士後的僱傭和職業道路調查(2021年度實績)》報告)
三分之一爲外籍,其中中國籍最多
外籍博士後人數爲4,525人,佔母體的33.1%,相較上次調查減量了168人,但由於日本國籍人員減量較多,因此外籍博士後的母體佔比擧升了3.0個百分點。其中,來自亞洲國家的人數最多,達2,974人,佔博士後總數的21.8%,遠遠超過排在第二位的歐洲349人(2.6%)、北美137人(1.0%)、非洲83人(0.6%)、中東51人(0.4%)、中南美洲洲39人(0.3%)和大洋洲37人(0.3%)。按國籍劃分,中國籍佔比最多,爲1,469人,佔外籍總數的32.4%。緊隨其後的是印度439人(佔外籍的9.7%)和韓國281人(同上6.2%),前三名的排序與2018年的上次調查相比沒有變化。包括這三個國家在内的前八名中,只有排名第四的越南172人(同上3.8%)和排名第五的印度尼西亞164人(同上3.6%)在人數和佔比上較上次調查有所增加。
(摘自科學技術與學術政策研究所《博士後的僱傭和職業道路調查(2021年度實績)》報告)
首次進行了月薪調查
該項調查每三年舉行一次,但此次首次在調查中加入了「月薪水平」專案。首先值得注意的是,12.2%(1,669人)的月薪收入「低於15萬日元」,還有16.9%(2314人)「沒有從工作的機構獲得工資」。在獲得工資的受訪者中,佔比最多的是「35萬日元到40萬日元之間」爲16.8%(2293人),其次是「30萬日元至35萬日元之間」爲16.4%(2241人)。
調查結果還表明,女性的處境比男性更加不利。月薪「低於15萬日元」的男性佔母體的11.0%,而女性則佔了14.9%。「15萬日元至20萬日元之間」的男性爲2.6%,女性爲3.9%;「20萬日元至25萬日元之間」的男性爲5.5%,女性爲7.1%。由此可見,女性低收入者的比例高於男性。同樣,「沒有從工作的機構獲得工資」的受訪者中,男性爲14.8%,而女性爲21.9%,女性較男性多出7.1個百分點。
不同的專業領域,也存在差異。「15萬日元以下」和「沒有從工作的機構獲得工資」的人員中,相對於「理學」(兩項分別爲6.9%和14.6%)和「工學」(同11.9%、8.4%%), 「人文」領域「15萬日元以下」爲20.8%,「沒有從工作的機構獲得工資」爲48.1%,遠高於理工類。
(摘自科學技術與學術政策研究所《博士後的僱傭和職業道路調查(2021年度實績)》報告))
佐證工資水平低的資料
本次報告中沒有提及博士後的工資水平與日本企業一般勞動者的工資水平相比的結果如何。同一時期(2021年度)日本一般勞動者的月工資水平可以透過厚生勞動省的《2021年工資結構基本統計調查》看到。厚生勞動省的調查結果顯示,日本國内主要行業僱傭10名以上常用勞動者(無僱傭期限或僱傭期間超過1個月)的民間企業(49,122家)的工資水平,與科學技術與學術政策研究所報告的調查物件博士後的平均年齡38.0歲(男性37.5歲,女性38.9歲)相近的「35~39歲,碩士以上學歷」群體2021年6月的固定月薪(扣除加班津貼等之後的金額)爲42萬5300日元(男性43萬1200日元,女性39萬5500日元)。
根據文部科學省每年公佈的學校基本調查結果,完成碩士課程後就業的人數是完成博士課程後就業人數的5倍以上。所以,無法將碩士佔大多數的《2021年工資結構基本統計調查》中針對「碩士以上學歷」的結果直接拿來與僅針對博士畢業生的《博士後的僱傭和職業道路調查(2021年度實績)》中的結果進行比較。然而,在《博士後的僱傭和職業道路調查(2021年度實績)》中,回答「40萬日元以下」的比例佔全體的62.5%,低於《2021年工資結構基本統計調查》的平均值42萬5300日元。此外,從沒有明確是否有無其他收入的「沒有從工作的機構獲得工資」者佔16.9%這一資料可以推測出,博士後的工資水平不會超過在日本主要行業工作的碩士生的平均工資。
文部科學省承認有必要提高待遇
在發佈《博士後的僱傭和職業道路調查(2021年度實績)》4天后的3月26日,文部科學省又發佈了一份題爲《博士人才活躍計劃——來拿博士學位!》的檔案。與其他已開發國家相比,日本人均擁有博士學位的人數較少,且整個社會有很強的博士學位獲得者即研究人員的固有觀念,這導致本應推動整個社會成長和隊形變換的博士人才無法在多種社會領域發揮積極作用。針對這種情況,爲了使博士人才能夠在多種領域發揮其高度的專業知識和廣泛的能力,該檔案要求大學應充實研究生教育,拓寬職業道路,同時呼籲產業界採取擴大招聘、改善待遇,及支援員工取得博士學位等。
以文部科學省爲首的政府機關正在推動博士人才的積極採用和充分利用。比如,透過「新一代人工智慧人才培養計劃」推動國家戰略領域的人才培養;在研究生院打造博士人才可以發揮積極作用的頂級研究環境;爲明確不僅可以學習專業知識和研究技能,還能掌握邏輯思維能力等通用的技能的博士課程的重要性,探討修改研究生院的設置標準;企業聘用獲得博士學位者時,一部分人員成本可以以更高的扣除率進行減稅,等等。列舉的具體舉措種還有一項是「改善學術界博士後和青年研究員的待遇和爲職業隊形變換提供支援」。這意味着文部科學省本身也明應答識到了博士後的艱難處境。
經團聯也建言活用博士人才
對於活用博士人才,日本產業界終於表現出了努力推進的意向。2月16日,代表日本產業界的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發佈了一份題爲《關於培養及活躍博士人才和女性理工科人才的建議》的建言(參見本站報導:日本經團聯提議重視博士和理工科女性人才,並對目前積極招聘僅限於少數企業的現狀感到擔憂)。自2000年以來,相較於世界許多主要國家人均取得博士學位的人數處於擧升趨勢,而日本不僅在數位上落後,且資料推移一直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長此以往,日本的大學、政府研究機構和企業的研發水平將與其他國家的差距越來越大,然而日本許多企業也並不積極聘用博士人才。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正是處於對日本當前這種狀態的危機感,在建言中建議允許博士人才與大學、公立研究機構或私營企業等兩個或以上的組織簽訂僱傭合同,在多個機構工作,即交叉任職等,同時還提出了多項具體措施。
日文:小岩井忠道(科學記者)
翻譯:JST客觀日本編輯部
【相關網站】
文部科學省科學技術・學術政策研究所 博士後等的僱傭和職業道路調查(2021年度實績)
文部科學省 博士後等的僱傭和職業道路調查(2021年度實績)的調查結果公佈
文部科學省 關於博士人才活躍計劃——取得博士學位吧
厚生勞動省 2021年工資結構基本統計調查 結果概要
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 關於博士人才和女性理工系人才的培養與活躍的提案
【相關報導】
2024年03月05 日本經團聯提議重視博士和理工科女性人才,並對目前積極招聘僅限於少數企業的現狀感到擔憂
2024年01月10 日本實質研究費較上年度減量1.3%,人均研究人員數量也遜色於他國
2023年08月23 日本高影響力論文數量和佔比近20年來顯著下降
2023年03月01 調查顯示日本博士升學者減量的主因在於經濟待遇,政府需強化支援政策
2022年05月30 確保人才和時間恢復研究實力,日本的政府支援劣於韓臺等國家與地區
2021年07月08 調查:日本博士升學率下降的理由主要是經濟終極因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