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進入十二月,日本大大小小的商場就開始銷售屠蘇、金箔酒、門松、鏡餅(兩坨摞在一起的新年喫的年糕)等新年用品了。過年的氣氛頓時濃郁起來。本文就來介紹一下現代日本依然保留的習俗都是怎麼來的。
元日,即「初始之日」,太陰曆指農曆正月初一。《文選》(張衡)中有:「於是孟春元日,羣後旁戾」一句,即「言諸侯正月一日從四方而至」之意。七世紀初,日本根據經北韓半島傳入的中國曆法制定了自己的歷法。伴隨着中國曆法的傳入,中國的節日、祭祀等也傳入日本,與日本固有的習俗相融合,有的,一直流傳到今天。明治維新時期,日本改用西曆(太國曆)記年,元日、三月三的女兒節(上祀節),五月五的男兒節(端午節),七夕等傳統節日也隨之由陰曆改爲國曆。
距今一千多年前的平安時代(大約八世紀末~十二世紀初)的元日,是從天皇的「四方拜」開始的,而這一古老的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
平安時代,元日寅時(清晨四點),天皇來到清涼殿的東庭,拜星宿、拜天地四方、拜山陵,祈禱新的一年無災無難,國泰民安。據平安時代成書的儀式書《西宮記》中記載:「四方拜,追儺後,主殿寮供湯,雞鳴,掃部寮敷御座於清涼殿東庭,立御屏風四貼,設座三所,北面一所拜屬星,一所拜天地,一所拜陵,每座有香花爐,主殿女官供燈,書女官供作花香」。追儺,是一種驅鬼的儀式,四方拜在這種驅鬼的儀式結束後進行。平安時代中期成書的《北山抄》中則記載:「本朝之風四度拜神,謂之兩拜再拜,(中略)天地四方,依唐土風,亦用再拜,陰陽家諸祭如之,二陵任本朝例各兩段再拜也」。由此可見,古代日本元日的四方拜是融合了日本固有的習俗和大陸傳入的習俗而形成的。古代日本元日的四方拜是從嵯峨天皇(786~842年)的時代開始的。到了外戚藤原氏攝政的平安時代中期(大約十世紀~十一世紀),攝政家也在元日這天比天皇稍晚的卯時進行四方拜。這個古老的日本宮廷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現代日本社會元月一日,日本天皇仍在皇宮中舉行「四方拜」儀式開啓新的一年。並且現在,日本的老百姓也可以在元月一日這天清晨,在自己的家中「四方拜」以祈禱家庭成員一年的平安無事。「四方拜」先拜北斗星,所以,按照北、東、南、西順時針的方向祭拜即可。
平安時代在元日這天,皇宮舉行三個大的儀式,即「四方拜、」「元日朝賀」、「元日節會」。天皇的四方拜結束後,於辰時舉行「朝賀」儀式。古代日本的朝賀儀式遵循了當時從中國傳來的方式進行。元日朝賀(又稱元正朝賀)的禮儀制度是漢高祖劉邦時代的儒生根據先秦文獻記載制定的,主要爲了莊嚴皇權,歷代的王朝朝賀都有一套嚴格的規定。
從平安時代成書的儀式書中可以瞭解到古代日本元日朝賀的情景。辰時,天皇來到太極殿就坐於御座,隨後,皇后出御,宮中掌侍以下的女官身着禮服上殿陪伴。天皇和皇后安坐後,圖書寮和主殿寮的官員出來上香,隨着主持儀式的官員唱出:「再拜」,羣臣再拜。接着,皇太子獻賀詞,此乃「奏賀」。然後,各地上奏發現了白狐、白雞等瑞象,此乃「奏瑞」。接着,宣命使宣讀天皇的宣命,一同再拜。宣讀完宣命書後,羣臣「舞踏」,武官起立揮萬歲旗。「舞踏」不是跳舞的意思,這個詞語是從《禮記》的「樂記篇」中的一節由來的,是指古代拜賀後的一個儀禮動作。此時,主持朝賀儀式的官員唱:「再拜」,羣臣再拜,天皇和皇后還御。
元日朝賀是一種國家儀式,與此相反的是羣臣朝賀天皇的私儀—小朝賀。小朝賀是「殿上人」(階級社會允許升清涼殿在天皇側近伺候的官吏)在清涼殿拜賀。十世紀末以後,小朝賀逐漸取代了元日朝賀。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天皇及天皇制被作爲一種文化傳承、歷史傳承保留了下來。日本的老百姓在戰前是沒有機會見到天皇的。二戰結束後的昭和二十三年(1948年)開始,每年一月二日,日本的百姓可以來到皇宮的長和殿向皇室賀歲,近距離見到天皇。屆時,天皇、皇后及其他皇室成員在長和殿的陽臺上向前來賀歲的百姓揮手錶達新年的賀意,天皇發表新年賀詞。這個活動被稱之爲「一般參賀」。由於每年湧入皇宮前來參賀的百姓多達幾萬人,一般參賀從上午十點多開始,大致要迎接五波前來參拜的百姓。日本皇室成員一月二日這天要五次登長和殿。雖然,四方拜的習俗保留至今,但平安時代只允許貴族向天皇賀歲的習俗一去不復返了。取而代之的是民間的百姓前來皇宮賀歲,皇室與百姓互動。
平安時代的元日,「四方拜」結束後「朝賀」開始前,即「四方拜」與「朝賀」之間要舉行 「供御藥」、「齒固」兩個比較小的儀式。「供御藥」的儀式始於嵯峨天皇時代。十二世紀成書的宮廷儀式書《江家次第》中有:「先暖御酒,以御藥入於酒,名之屠蘇,盛別器」的記載。中國傳來的「屠蘇酒」的「屠」字有屠殺之意,「蘇」是鬼的總稱。所以,古代認爲屠蘇酒可以辟邪。元日舉行「供御藥」儀式時使用的御酒(屠蘇酒)需在除夕的傍晚裝入緋紅色的絹袋放到井中浸漬,第二天由典藥寮的官員從井中取出在儀式上使用。這種作法完全依照了中國傳入的作法。「供御藥」儀式在皇宮清涼殿舉行。天皇身着吉方的御衣來到清涼殿東廂,藥子(未婚少女)試飲完後的御藥,由御膳房的宮女拿到天皇面前,天皇起身站着飲用後把御藥傳給藏人飲用。這時天皇回到御座前,撤下御膳,把御藥放回原處,儀式結束。
進入12月中旬,商場裏就開始擺專櫃銷售「屠蘇散」供人泡酒(照片:JST客觀日本)
齒固,是御膳房提供的比較硬的食物。通常有蘿蔔、鹽漬的瓜類蔬菜、烤雞肉、烤魚等。這些食物與屠蘇酒同時端上來。齒固,其實是透過牙齒健康祈願長壽。現代日本社會過新年少不了「鏡餅」,雖然平安時代過年時已經出現了鏡餅,但這個時代並未將鏡餅作爲「齒固」的膳食之一,而是用來觀賞的。把鏡餅納入「齒固」的膳食中,是室町時代(大約1336年~1573年)以後的事情。鏡餅、屠蘇酒是現代日本社會過年必備的緣起食材。
日本超級市場裏銷售的鏡餅(照片:JST客觀日本)
朝賀儀式結束,中午以後,天皇在宮中的紫辰殿宴請六位以上的官吏,此稱之爲「元日節會」。元日節會與正月七日的「白馬節會」、正月十五的「踏歌節會」合稱三節會。宴會開始前,天皇要聽各部門的「工作彙報」,即「外任奏」和「諸司奏」。「外任奏」是指,要去地方任職但尚未發放任符的有誰、發了任符尚未赴任的有誰等,這些人的名字奏聞天皇。「諸司奏」是指,陰陽寮(負責占卜的部門)上奏根據七星(日、月、火、水、木、金、土星)的位置編纂的「七星御歷」方案、主水司上奏今冬冰的厚度、內膳司上奏地方進貢了紅腹鱒魚(緣起物)等。
天皇聽完「工作彙報」後從御帳中走出,御膳司爲天皇和官員們上正月的膳食,隨之,開始「三獻之儀」。一獻爲吉野國棲獻奏笛歌,吉野國棲相傳是住在吉野山的土蜘蛛的後代。二獻是御酒敕使獻御酒。三獻是立樂,也就是雅樂寮的樂人站在庭中央站着奏樂。儀式進行到此,宣命使宣讀宣命,羣臣下殿再拜,天皇賜祿,儀式結束。元日節會這個傳統儀式一直持續到明治維新時期,現代日本社會已經看不到這個儀式。
日本超級市場裏銷售的門松,元旦期間用來掛在門上,祈願五穀豐登(照片:JST客觀日本)
平安時代的「元日朝賀」、「元日節會」等現在已經不被傳承了。現代日本社會,民間仍保留元月一日去神社參拜、正月裏掛門松、喫雜煮等傳統習俗。不侷限某種特權階級的、福斯的東西被保留、傳承了下來。所以,文化的傳承不是一成不變的,一些糟粕的東西會被時代淘汰,傳統文化的變容或消失的終極因數也許就在於此。
從日本宮内廳的網站上可以看到,現在的日本皇室仍繼續操作傳承的傳統宮廷活動有「讀書始」、「歌會始」、「雅樂」等與文化有關的,「蹴鞠」等與體育有關的,以及古代漁法的「御料鵜飼」(魚鷹捕魚)等與農業有關的等等。
文:張燕波
編輯修改:JST客觀日本編輯部
延伸閱讀
日本新年佳餚「御節料理」
日本正月裏的裝飾物:不僅僅是好看那麼簡單
生活需要儀式感——新冠疫情下的日本新年
日本人是怎麼過年的?
【日本的消防(一)】新年消防演習與消防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