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日本

日本啟動大流行病對策機制綜合研究,反省新冠疫情中的應對不足

2021年03月05日 生物醫藥

新冠疫情暴露了日本在大流行病應對體制方面的缺陷和脆弱性,因此日本啟動了旨在從根本上重新審視該體制的綜合研究。研究目標是,讓物理可用能、數學、工學、有機化學、資訊系統科學、病毒學、基因體科學等領域的研究人員聚集在一起,建立能更有效地應對傳染病的技術根基。這項研究的總負責人、日本醫療研究開發機構(AMED)研究開發總括推進室長兼東京大學名譽教授岩本愛吉就研究的目的表示:「將打破專業領域的束縛,通過包括應用科學在内的跨領域研究和國際合作,改善日本應對新冠病毒和未來的大流行病的方法」。

title

AMED研究開發總括推進室長岩本愛吉(2月17日攝於科學技術振興機構)

有望通過跨領域研究取得合作效果

「跨領域合作建立有助於與新冠病毒等傳染病共生的技術基礎」是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作為戰略性創造研究推進事業(CREST)推進的「疫情對策特別項目」之一。已於2月1日啟動從150個申請項目中篩選出來的10個項目。研究期限為3年零2個月以内,到2024年3月結束,撥給每個項目的直接研究經費最高為1億5,000萬日元,其中不包括撥給研究人員所屬研究機構的間接費用。 

這10項研究課題有望在多個研究領域實現跨領域合作。例如,東京大學研究生院工學研究科教授片山浩之的研究目標是「開發新材料檢測和去除環境中病毒的技術」,而國立遺傳學研究所教授有田正規的研究目標是「通過超高靈敏度病毒測量構建傳染病對策的數據基礎」,二人的研究就有望實現相乘效果。可以構建根據污水中的病毒快速、靈敏地掌握感染流行情況的即時監測系統。包括無症狀者在内,感染者的糞便中也能檢測出新冠病毒。如果可以通過調查污水及時發現感染者,不僅能預防新冠病毒進一步傳播,還有望為應對將來可能出現的新病毒的大流行提供很大的幫助。

理化學研究所健康醫療數據AI預測推論開發團隊的組長川上英良的研究目標是,在健康和醫療數據中應用機器學習和統計等數理科學,「制定數據驅動式傳染病控制戰略」,大阪大學產業科學研究所的教授永井健治的研究目標是「開發在家中簡單診斷傳染病的技術基礎」,利用雙方的研究成果有望制定出有效的大流行應對措施,可以及時發現無症狀感染者和輕症感染者。

研究領域「通過跨領域合作建立有助於與新冠病毒等傳染病共生的技術基礎」採納的課題

姓名

所屬機構

職務

研究課題

有田正規

資訊系統研究機構 國立遺傳學研究所

主任/教授

通過超高靈敏度病毒測量構建傳染病對策的數據基礎

井元清哉

東京大學醫科學研究所

主任/教授

通過先進的基因體分析和人工智慧抑制疫情的研究

片山浩之

東京大學研究生院工學系研究科

教授

開發通過新材料檢測和去除環境中的病毒的技術

川上英良

理化學研究所科技中心產學合作本部醫科學創新中心推進項目

組長

制定基於臨床前分層的新型數據驅動式傳染病控制戰略

神野誠

國士館大學理工學部

教授

考慮病毒突變的大量自動檢測系統研究

千田俊哉

高能加速器研究機構物質構造科學研究所

教授

開發通過控制GTP代謝抑制病毒克隆的技術

坪倉誠

神戶大學研究生院系統資訊學研究科

教授

利用超級計算機開發飛沫感染風險綜合評估系統並實現社會應用

津本浩平

東京大學研究生院工學系研究科

教授

通過基於抗體的分子設計開發病毒功能控制技術和感測技術

永井健治

大阪大學產業科學研究所

教授

開發在家中簡單診斷傳染病的技術基礎

野田嶽志

京都大學病毒與再生醫科學研究所

教授

開發採用類器官的呼吸器晶片並應用於病毒病理分析

(所屬機構和職務為項目申請時。表格出自科學技術振興機構的新聞發布資料)

研究實施體制存在不足

關於日本的新冠病毒對策,在去年11月開始蔓延的第三波疫情放大之前,日本國内就指出了存在的各種問題。第二波疫情放大之前的6月26日,以傳染病專家為中心組成的政府諮詢組織「新冠病毒感染症對策專家會議」發布了文件「關於應對下一波疫情的專家建議組織的存在方式」,向政府提出了以下建議。

「能迅速掌握新型傳染病的實際情況,並快速開展所需的研究至關重要。為了強化傳染病定點醫療機構等的研究實施體制,並讓全國的醫療機構都協助開展研究,希望能有計劃地對研究組織進行人力和物力支援」。重點對地方的人才不足表達了強烈的危機感。

「為了以地方政府為中心建立實施風險評估的體制,應該加強傳染病流行病學專家的培養,並派駐到各個地方政府。在政府的支援下建立發生傳染病危機時,專家建議組織能與派駐到各個地方政府的傳染病流行病學專家密切合作的體制有助於盡快平息傳染病疫情。」

日本智庫「亞太倡議」(理事長:船橋洋一)成立的「新冠應對·民間臨時調查會」(會長:三菱化學控股公司董事會長小林喜光)也在去年10月發布的核查報告中就日本政府的應對措施嚴厲批判說:「並不是經過戰略設計的精準戰略方案,而是各個部門的政策負責人絞盡腦汁做出的臨時判斷的累積。」

10年前的報告沒有發揮作用

這種傳染病應對體制的很多弱點和不足並不是在這次新冠疫情中首次暴露出來的。早在2009年放大的新型流感(A/H1N1)中就已經暴露了很多問題。2009年4月墨西哥發生集體感染,到第二年的2010年5月,感染蔓延到了214個國家和地區,造成18,000多人死亡。日本國内在流感發生後的1年多時間裏也有約2千萬人感染,約18,000人住院,203人死亡。

感染平息後,厚生勞動省設置的由日本學術會議時任會長(已故)擔任主席的「新型流感(A/H1N1)對策總結會議」於2010年6月發布了一份報告,報告指出:「考慮到傳染病防控對策的效果極限和可行性,在制度設計上,不僅是傳染力,還要綜合考慮致死率等對健康的影響等,提前準備多種對策選項,然後根據情況準確做出判斷,靈活決定採取哪種對策」。另外,還就人才不足問題提出了以下建議。

「需要構築從疫情發生前就開始收集和提供資訊的體制,並公開收集到的資訊,進一步加強發生疫情時的應對措施。因此,不僅是厚生勞動省,還要大幅強化國立感染症研究所和檢疫所等機構,以及地方政府的保健所和地方衛生研究所等專門負責傳染病對策相關危機處理的組織及人員體制,推進人才培養,同時明確相關機構的職責、相互之間的角色分工及關係等。」

更有問題的是,目前在應對新冠病毒方面發揮核心作用的傳染病專家們早就知道10年前指出的這些弱點。「新型流感(A/H1N1)對策總結會議」的委員之一是在「新冠病毒感染症對策專家會議」中擔任副主席、後來又在取代專家會議的諮詢組織「新冠病毒感染症對策分科會」中擔任分科會長的日本地域醫療機能推進機構理事長尾身茂(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前秘書長)。另外,同為專家會議和分科會核心成員的川崎市健康安全研究所所長岡部信彥(國立感染症研究所感染症資訊中心前主任)也是「新型流感(A/H1N1)對策總結會議」的委員之一。

在2月份新啟動的研究「通過跨領域合作建立有助於與新冠病毒等傳染病共生的技術基礎」中擔任研究總負責人的日本醫療研究開發機構(AMED)研究開發總括推進室長岩本愛吉同樣是「新型流感(A/H1N1)對策總結會議」的委員之一。岩本當時是日本感染症學會的理事長。在2月17日於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舉行的記者說明會上,岩本介紹了自己領導新研究計劃的心情。

「比較日本和歐洲的歷史會發現,與歐洲不同,日本沒有形成在公眾衛生的框架内應對傳染病的傳統。需要打破專業領域的束縛。打算組建一個由人類基因體和病毒基因體的研究人員及應用科學研究人員等不同領域的研究人員組成的研究團隊,改善新冠疫情暴露出來的制度弱點和不足。需要將當前的體制變成地方的衛生研究所、民間檢測機構和大學也加入傳染病研究的體制,而不是單純由國立感染症研究所控制傳染病。」

日文:小岩井忠道(JST客觀日本編輯部)
中文:JST客觀日本編輯部

【項目官網】
疫情對策特別項目「通過跨領域合作建立有助於與新冠病毒等傳染病共生的技術基礎」(日文)

【相關報導】
2020年10月14日「【新型肺炎】「暴露了日本的弱點」,日本民間組織覈查政府的應對措施
2020年07月13日「【新型肺炎】兒玉龍彥:推斷日本的感染人數是公開的10倍以上,交叉免疫讓日本人對新冠病毒呈現的免疫力較高
2020年05月01日「【新型肺炎】保健所人手嚴重不足,與大學,醫療機構和民間檢測機構的合作也存在問題
2020年04月30日「【新型肺炎】感染防護用品嚴重短缺,日本救急醫學會代表理事等發出呼籲
2020年04月28日「【新型肺炎】世界經合組織發布報告:日本的PCR檢測數量明顯低於他國
2020年03月18日「【新型肺炎】應從2009年新型流感措施中獲取教訓,岡部信彥談新冠病毒對策
2020年02月18日「日本專家:新型肺炎對策的重點是排查應不限特定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