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從全球範圍來看,日本的急診設備和急救人員總數也屬於多的。今後應集結所有醫療機構,不僅是大型醫院,還要藉助診所和小型醫院的力量來應對新冠病毒感染——9月25日,由三菱綜合研究所理事長、東京大學前校長小宮山宏擔任會議主席的研究會,整理並公佈了這項建議。其中還要求政府修改此前採取的部分措施,比如要根據風險等級合理限制公民的行動,而不是採取一刀切的方式等。另外,包括採取法律措施在内,研究會還建議全社會遏製對感染者和醫務人員的歧視。研究會成員中唯一在政府的新冠病毒感染症對策分科會擔任委員的小林慶一郎(東京財團政策研究所研究主任)表示會積極推動實施建議:「今後將說服政府和分科會成員執行(此次的建議)」。

小宮山宏介紹建議内容(小宮山宏為研究新冠疫情危機下的醫療提供體制及醫療機構經營問題研究會主席,日本記者俱樂部「YouTube發布會」影片截圖)
建議題為「防止醫療崩潰,把對社會經濟活動的影響降到最小的6項緊急建議」,發布該建議的是「研究新冠疫情危機下的醫療提供體制及醫療機構經營問題研究會」。研究會由13人組成,除小宮山主席外,還有醫療和護理現場的專家、經濟學家、工程師、知事、醫療顧問以及有政策制定經驗的人。9月25日,研究會的5名成員利用視訊會議系統,分別從各自的工作單位等參加了在日本記者俱樂部舉行的記者發布會,小宮山主席首先強調了建議的意義:「是醫學、理工學和社會科學領域的專家通過綜合討論提出的」。

東京財團政策研究所研究主任小林慶一郎(日本記者俱樂部「YouTube發布會」影片截圖)
小林慶一郎表示,6項建議中,「利用診所等的力量,減輕醫院和保健所的負擔,提高檢測速度」,以及「通過強有力的財政支援強化應對疫情的醫療提供體制」這兩項「與政府的方針部分一致」。不過,其他四項建議「大膽推進醫療機構的整合、分工和合作」、「增強檢測體制,實現快速檢測」、「重點防禦高風險者」,以及「根據風險等級合理約束公民行動,消除歧視和社會非議」均需要「修改政府方針」。
顯示存在過度醫療的數據

圖片來自一橋大學國際公共政策大學院教授井伊雅子的記者發布會資料
關於「大膽推進醫療機構的整合、分工和合作」,研究會的成員之一、一橋大學國際公共政策大學院的教授井伊雅子公佈了提出這項建議所依據的數據。數據是通過與研究會的成員渡邊幸子擔任社長的「全球健康諮詢日本公司(Global Health Consulting Japan)」開展聯合調查獲得的。以全國567家醫院為對象實施的調查顯示,收治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醫院為341家,僅佔60.1%。未收治感染患者的醫院為226家,佔39.9%。即使單從擁有300張以上病牀的313家大醫院來看,也有65家醫院(佔20.8%)沒有收治新冠病毒患者。另外,收治感染患者的醫院普通病房的平均入住率在疫情放大前的2月份為81.6%,而疫情放大後的5月份降到了61.6%,井伊認為,病牀並不算緊張。

圖片來自一橋大學國際公共政策大學院教授井伊雅子的記者發布會資料
另外,重症監護室(ICU)的入住率在2月為63.3%,5月降至49.3%。數字顯示,24.2%的重症患者僅在普通病房接受治療,而17.1%的輕症患者進入了重症監護室(ICU)、準重症監護室(HCU)和救急病房等高級護理病房,這些患者與入住負壓病房和結核病房等傳染病病房的輕症患者加在一起達到55.0%。井伊認為,這個數字表明存在過度醫療的情況。調查結果還顯示,收治新冠患者的醫院中有重症監護醫生的只有47.5%,而未收治新冠患者的醫院39.4%有重症監護醫生或呼吸内科專業醫生。
井伊根據這些數據呼籲,需要「大膽推進醫療機構的整合、分工和合作」。她指出,在收治需要入住重症監護室(ICU)的新冠病毒患者的醫院,ICU裏住進一個新冠患者後,同一間病房的其他三個病牀就無法再繼續使用等,同時還指出:「並不存在ICU和體外膜肺氧合(ECMO)等醫療器械及重症監護醫生的絕對數量不足的情況,日本的急救醫療設備和從事急救工作的醫務人員總數即使從國際範圍來看也屬於多的,問題在於太分散」。

一橋大學國際公共政策大學院教授井伊雅子(日本記者俱樂部「YouTube發布會」影片截圖)
減少55%的外出能減少80%的接觸
小林慶一郎表示「需要修改政府方針」的另一項建議是「根據風險等級合理限制公民的行動,消除歧視和社會非議」,他認為,為把對經濟社會活動的影響降到最低,應該瞭解新冠病毒的風險並分析感染情況,以此為基礎在必要且合理的範圍内設計行為限制措施,其中包括很多具體的建議。引人關注的是,該項建議認為,為抑制疫情進一步擴散,首先應該實施3月下旬那種程度的自肅,而不是像政府4月7日發布的緊急事態宣言時的那樣,實施大範圍的自肅和停業。他還給出了具體的數字,即使出現再次發布緊急事態宣言,如果需要減少80%的接觸,應以減少55%的外出為目標。
安倍晉三首相(當時)2月27日要求全國的小學、中學、高中和特別支援學校臨時停課,日本全國的學校都服從了該要求,對此有人質疑是否有合理的依據。建議中認為,今後即使需要加強行動限制,也要縮小範圍,首先要求尤其容易發生飛沫感染的場所及行業外出自肅和停業,應該儘量確保培養未來人才的大學等教育機構的正常運營。關於完善要求個人配合的法律制度,建議中認為,「對於感染病例尤其多的場所和行業,可以作為拒絕配合時的最終手段」使用,但要求「執行時根據感染情況在各地區仔細應對,而不是全國一刀切對待」。
此外研究會還建議提供合理的應對指南,即使發現感染者,在迅速實施檢測的同時,也要確保職場同仁等居家隔離的範圍和時間是合理的,避免過度自肅,比如關閉整個事務所或教育機構,導致大範圍的業務或教育活動停止等。
大幅增加採集檢查樣本的醫院和診所
要求「增強檢測體制,實現快速檢測」的建議中認為,檢查樣本採集負擔的加重導致現場壓力增大,因此當務之急是增加採集檢查樣本的場所,在大幅增加PCR中心的同時,包括實施口水檢測在内,應該大幅增加採集檢查樣本的醫院和診所的數量。
建議中要求擴大檢測對象,放寬檢測對象僅限於「發病前2天内的密切接觸者」的限制,對「發病前3天以前的密切接觸者等」也實施檢測,同時要求明確需要檢測的症狀,關於有症狀的判斷,即使是疑似感冒的症狀,也要作為「有症狀」實施檢測。另外還要求,「對於同時發生多起聚集性感染的地區,無論是否有症狀和接觸史,都要對該地區的所有關聯人員實施全面檢測」,「檢查樣本的分析人才短缺,因此要大力加強檢測人才的培養,同時蠻力推進自動化檢測設備的導入」。
採取法律措施杜絕對感染者和醫務人員的非議
關於對感染者的偏見、歧視和社會非議,以及對醫務人員及其家人的偏見和歧視,建議也非常重視,認為這些行為會「讓人不願意配合感染途徑調查,導致企業和教育機構等實施過度的自肅,加大一線醫務人員的心理負擔」。建議「基本上取消對單個感染者的公佈,僅在發生出入人數不明,因此需要快速找出密切接觸者的聚集性感染時公佈」。另外還建議,「對於在SNS(社交網路服務)等發表的冷漠非議,包括採取法律措施在内,需要在全社會加以抑制」。
建議認為,還「應該蠻力推進」新冠病毒接觸APP「COCOA」的普及,並提出了具體對策。建議中要求積極採取導入對策,比如「收到密切接觸通知時無需經由保健所即可立即接受檢測」、「導入在採取隱私保護措施的同時,即使感染者沒有主動輸入感染實情,也能在系統中切實識別到感染事實,並準確通知密切接觸者的機制」、「不要等候民眾逐一下載APP來普及推廣,而是導入自動下載APP後,再逐一確認使用意向的機制」。另外還建議,「應該在充分保護個人資訊的前提下,考慮建立確保民眾配合調查感染途徑的法律制度」。
提供張弛有力的財政支援
關於「通過強有力的財政支援強化醫療提供體制」的建議,井伊也公開了調查數據。數據顯示,收治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醫院與未收治的醫院相比,收益大幅減少,而且規模越大的醫院,這種情況越嚴重。肺炎、急性支氣管炎和病毒性腸炎等新冠病毒以外的傳染病無論是在收治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醫院還是未收治的醫院,都比上年同期大幅減少。由此,從實施調查的567家醫院的平均值來看,與上年同月相比,減幅最大的5月份門診患者佔收入來源的15.0%,住院患者佔13.8%。井伊指出:「患者減少主要是因為隨著新冠病毒疫情蔓延,國民的衛生意識提高了」。

圖片來自一橋大學國際公共政策大學院教授井伊雅子的記者發布會資料
關於5月份同比減少的住院收益,未收治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醫院僅減少6.2%,而收治的醫院減少了15.4%。另外,醫院規模越大,住院收益減少得就越多,有500張以上病牀的醫院,4~6月的住院收益與上年同期相比平均減少3億日元以上。井伊根據這些數據指出:「需要對積極收治患者的醫院提供財政支援」,強調了「通過張弛有力的財政支援強化新冠醫療提供體制」的重要性。
日文:小岩井忠道(JST客觀日本編輯部)
中文: JST客觀日本編輯部
【相關鏈結】
日本記者俱樂部發布會報告「關於‘新冠病毒’醫療提供體制的緊急建議 東京大學前校長小宮山宏等人」
記者發布會YouTube影片
「研究新冠疫情危機下的醫療提供體制及醫療機構經營問題的研究會」建議「防止醫療提供體制崩潰,把對經濟社會活動的影響降到最低的6項緊急建議」
【相關報導】
2020年04月01日「【新型肺炎】小林慶一郎等提案新冠病毒對策,提供15萬日元/月緊急貸款給申請者」
2020年09月10日「【新型肺炎】帝國徵信調查:下調業績預測的上市企業繼續增加,達到1,066家」
2020年07月13日「【新型肺炎】兒玉龍彥:推斷日本的感染人數是公開的10倍以上,交叉免疫讓日本人對新冠病毒呈現的免疫力較高」
2020年06月12日「【新型肺炎】家有學齡前兒童的母親負擔明顯加重,育兒狀態回到半個世紀前」
2020年06月03日「【新型肺炎】疫情導致醫院虧損嚴重,全日本醫院協會會長呼籲國家緊急實施補貼」
2020年05月26日「【新型肺炎】疫情嚴重影響非正式員工,裁員及合同未滿裁員的現象猛增」
2020年05月11日「【新型肺炎】日本學生團體要求學費減半,或引發對公共負擔教育經費過低問題的討論」
2020年05月08日「【新型肺炎】外國勞動者和留學生也應支援,日本的共生社會目標受到考驗」
2020年05月01日「【新型肺炎】保健所人手嚴重不足,與大學,醫療機構和民間檢測機構的合作也存在問題」
2020年04月28日「【新型肺炎】日本3大城市圈調查:「對經濟停滯,行政應對和資訊不足感到不安」